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中國人群“主要抗原”面紗撩開
由安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開展的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區域全覆蓋深度測序近日完成。該研究成功構建出迄今最完整的中國漢族人群MHC遺傳變異數據庫,并闡述了其在復雜疾病研究中的重要價值。5月23日,國際著名雜志《自然·遺傳》以論著的形式在線發表了此項研究。
MHC,在人類又被稱作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位于6號染色體6q21.3區域,與人類免疫系統功能密切相關,參與甚至導致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感染類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幾乎所有復雜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人稱其為人類的“主要抗原”。闡明該區域與疾病的關系一直是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
研究通過自主研發的MHC目標區域捕獲芯片,對20635名中國人的MHC目標區域進行高深度測序和分析,建立了大樣本的中國人群MHC全區域完整遺傳變異數據庫。研究以銀屑病作為案例,首次采用測序的方法,對MHC區域遺傳變異在銀屑病人群發病中的相關性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大樣本研究,發現了MHC區域HLA-C,HLA-B,HLA-DPB1和BTNL2等多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和位點,同時揭示了中國人群特異的銀屑病易感位點。
項目負責人、安徽醫科大學張學軍教授表示,該研究為進一步探索MHC區域遺傳多態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過敏性疾病等所有與MHC相關的復雜疾病中的作用機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遺傳變異比對圖譜。該研究發現的MHC區域遺傳變異靶標,將為免疫相關疾病的預測、早期診斷、藥物療效和副作用觀察,以及靶向治療的精準醫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記者 馮立中)
編輯:趙彥
關鍵詞:MHC遺傳變異數據庫 主要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