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努力,為了30萬“地貧”患者……

2016年05月25日 14:19 | 作者:舒迪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日前在廣西柳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地中海貧血患兒大會上,國內多家民間慈善組織和知名醫療專家呼吁,我國宜推動對地中海貧血患者的規范化輸血、排鐵治療,并為地貧家庭醫療費用“減負”,防止更多家庭因病致貧。


努力,為了30萬“地貧”患者……


“如果不規范治療,他很難活過10歲”

5月14日,廣西柳州,第二屆中國地中海貧血患兒大會現場。

“這個孩子如果不進行積極治療,最多只能再存活兩三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研究員葛均泊憂心忡忡地說。

順著葛均泊的目光看去,一個看上去只有4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安靜乖巧地坐在會場的一個角落里,純凈的眼睛里帶著幾分讓人心疼的膽怯和迷茫。

小男孩名叫寧子良,實際年齡已經6歲。他來自南寧市邕寧區一個偏遠的小村。家中4口人,50多歲的父親患有嚴重的頸椎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全家靠著母親種幾畝薄田維持生活。

更為不幸的是,小子良是一名地中海貧血患者。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是一種溶血性貧血疾病,可遺傳,因高發于地中海沿岸和東南亞國家而得名。

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地貧”患兒們往往會早早夭折,他們的童年就在等待死亡的痛苦中慢慢消逝。

不久前剛剛完成《中國地中海貧血藍皮書》的葛均泊告訴記者,這一病癥主要發生在我國廣東、廣西、四川和湖南等長江以南地區。在廣東、廣西兩省區最嚴重,兩省區地中海貧血基因缺陷發生率高達10%及20%。

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的報告估計,全世界近5%的健康人口攜帶有地中海貧血的潛在基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重型和中間型“地貧”患者大約有30萬人。輸血治療和去鐵治療是“地貧”患者最重要的常規手段,而根治的方法則是造血干細胞移植。

《中國地中海貧血藍皮書》的調研結果顯示,“地貧”患者治療費用很高,許多患者月均輸血費用超1700元、去鐵費用超3300元。根據調查,70%的“地貧”患者父母以務農或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約90%的“地貧”患者家庭都面臨因病致貧風險。

與此同時,“地貧”治療費報銷比例較低,難以對患者家庭形成有效支持。

在寧子良身上,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由于家庭本身就貧困,為了給他治病,已經負債5萬多元。由于經濟困難在過去的兩年中,小子良只開過三次去鐵藥。與其他進行正規治療的患兒相比,寧子良的臉色明顯要黑許多。葛均泊說,這是因為沒有進行去鐵治療,鐵元素在體內堆積所致。

“如果不馬上開始規范治療,小子良很難活過10歲……”葛均泊向記者強調。

“患上了,基本上就會因病致貧”

“像寧子良這樣的患者,需要每月輸血、終生輸血、終生去鐵。如果規范地進行輸血、去鐵治療,可以活到60~70歲,甚至還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治療如若跟不上,‘地貧’患兒會很快死于心力衰竭、肝纖維化、感染等并發癥。”解放軍三○三醫院血液科主任張新華告訴記者。

作為國內頂尖的“地貧”治療和研究專家,張新華對于我國“地貧”患者的治療現狀頗為擔憂。

據了解,預防“地貧”患兒出生,主要通過婚檢、孕前檢查和產前診斷三級預防手段。在廣東、廣西等高發區,已將“地貧”列入常規檢查。

目前“地貧”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據記者了解,在一些地方,由于措施得當,已經很少再出現5歲以下的新增患者。

“但是,患者的存量還是巨大的。”張新華表示,此外在國內很多散發地區,存在產婦自身缺乏防范意識,部分醫生、護士也缺乏相關知識更新等問題,仍不斷有新增“地貧”患者出現。

據《中國地中海貧血藍皮書》的統計,目前我國共有重型和中間型“地貧”患者30萬人。這個數字看上去不是特別大,但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按推算應該高達3000萬人。

“若夫妻雙方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后代就有1/4的概率是重型‘地貧’患者,1/2的概率是‘地貧’基因攜帶者。”張新華告訴記者,“地貧”治療有兩種選擇,一是輸血替代治療,即終生輸血和使用去鐵劑,年均治療費用最少需要6萬元;二是移植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臍帶血移植)。

“這是目前唯一能夠根治‘地貧’的方法,平均醫療費用40萬元左右。所以這種病患上了,患兒家庭基本上就會因病致貧。”張新華說。一方面,高額的治療費用,讓許多患者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另一方面,卻是相關保障和救助配套的缺乏。

根據《中國地中海貧血藍皮書》的調研數據,“地貧”患者家庭收入水平在6萬元及以下的,占比超過90%。有81%的“地貧”患者家庭認為醫療支出是最主要的支出,有78%的“地貧”患者家庭欠債。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貧”患者家庭類型中,低保家庭只占36%。有超過60%的“地貧”患者家庭并未被認定為困難群體。也就是說,他們很難獲得相應醫療救助和生活救助。

此外在“地貧”高發區,許多患者面臨著輸血困難的窘境,有時甚至等半個月都輸不上血。

“讓國內的“地貧”患兒也能夠快樂長大”

“地貧”患兒的救助,一直為社會和眾多慈善組織關注推動。此次的第二屆中國“地貧”患兒大會,就是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的“地中海貧血防治救助”試點項目。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也分別有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針對“地貧”患者的救助提出建議。

在此次第二屆中國“地貧”患兒大會上,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對治療方式進行了探討。國內多家民間慈善組織呼吁,我國宜推動規范化輸血、排鐵治療,并為“地貧”家庭醫療費用“減負”,防止更多家庭因病致貧。

經過與TIF(國際“地貧”聯盟)以及相關專家的反復交流,大會主辦方之一的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宣布,天使媽媽決定以國際“地貧”中心的模式,摸索經驗,依托國際“地貧”中心對孩子進行資助。

“天使媽媽推動‘地貧’的工作已經4年,2015年,已經共資助108個‘地貧’患兒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天使媽媽創始人邱莉莉告訴記者。

由于很多“地貧”患兒的家庭困難,甚至無法支付孩子常規輸血排鐵的治療費用。為此,天使媽媽與國際“地貧”中心協商合作,希望依托國際“地貧”中心,對更多“地貧”患兒進行輸血和排鐵的治療資助。

“此次將率先在廣西資助大約66名患兒做輸血和排鐵方面的資助,另外,還將在一些地區與當地衛計委、醫保部門、醫院進行溝通,希望能在資助政策與救治等方面多管齊下,共同推動“地貧”家庭的救助工作。”邱莉莉說。

與此同時,由天使媽媽發起的中國“地貧”聯盟還獲得了國際“地貧”聯盟的支持。

國際“地貧”聯盟在全球80多個國家有成員單位,總部在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是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合作伙伴。

出席此次會議的國際“地貧”聯盟總部的邁克爾博士表示,經過分子醫學以及各個學科的發展,當前國際“地貧”聯盟完全有能力在中國建立起優秀專家的需求中心。“一些病人的治療在一些地區是不夠的。”他說,“接下來我們將會在中國至少5個地區建設卓越醫療中心,把治療“地貧”這種疾病專門的多學科醫生集中起來,科學融合對病人進行綜合治療。”

“我們希望通過與國際‘地貧’聯盟達成戰略合作,借鑒國際組織的成功經驗,建立國際‘地貧’中心,對‘地貧’患兒進行更有力資助。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了30萬‘地貧’患者,更為了讓國內的‘地貧’患兒能快樂長大,10歲、20歲、40歲、60歲……并像正常人一樣戀愛、結婚、工作!”邱莉莉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地貧 患者 治療 貧困家庭 醫療費 因病致貧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最新久久偷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