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歐洲“百年工藝老店”全面擁抱中國市場
新華社深圳5月27日電題:歐洲“百年工藝老店”全面擁抱中國市場
新華社記者王攀、孫飛、白瑜
擁有110余年歷史的法國焊接研究所26日宣布其雄心勃勃的“中國戰略”。經過三年多的全面籌備后,這家歐洲頂尖的高端制造工藝機構將扎根深圳,聯合中國本土企業,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核能、高鐵等領域展開焊接等制造工藝技術的研發和生產服務。
歐洲“百年工藝老店”緣何選擇這個時機“擁抱”中國市場?來自市場一線的答案是:中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堅定決心和中國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的迫切需求,正在全球市場上散發無可阻擋的市場魅力。
“與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并且落戶珠三角,完全符合我們的發展策略。我們希望在中國市場獲得長久持續的發展。”法國焊接研究所董事長沙利文·德萊卡茲26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
法國焊接研究所成立于1905年,是國際焊接學會的兩大發起單位之一。目前,這家全球知名的研發機構不僅擁有多個重要高端工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同時也是歐洲具有代表性的“工藝老店”。
“法國焊接研究所去年的營業額約為1億歐元,在全球擁有1100名員工,其中一半是工程師。法焊所每年將一半的利潤投入到研發中,現在核電、石油等多個領域處于業內領先地位。”法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光說。
中歐之間日益深化的核電產業合作是推動法焊所“落地”中國直接動因之一。法國駐華大使館核能參贊歐德銘說,去年法國電力集團與中廣核簽訂協議,共同在英國建設核電站項目等,帶動了中法兩國在核電焊接等領域的深入合作,“法焊所此時來華,契合中歐產業合作的需要。”
與此同時,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使國外企業對在華投資充滿信心。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傅偉杰說,在全球低迷態勢中,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然位居世界前列,“截至去年,法國電力協會下屬成員中已有超過100家企業在中國投資,比前年增加了近25%。”
沙利文·德萊卡茲說,從2010年開始,法焊所就定期來到中國提供技術服務和檢驗服務;在歐洲本土需求持續放緩的情況下,法焊所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已經成為不容錯失的發展契機,“從2013年開始,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來做前期工作,最終我們堅信投身中國市場是完全正確的。”
在26日深圳召開的中法焊接科技交流與合作論壇上,法焊所迎來了在華的合作伙伴和潛在對象。從中國核電企業、商飛集團到東方電氣、上海電氣,覆蓋了高鐵、核能、航空航天、精細化工等領域,企業與會名單幾乎將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企業“一網打盡”,顯示了中國企業對于提升自身工藝技術水平的強烈愿望。
“法焊所等歐洲工藝研發機構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對于仍處于追趕階段的中國制造業而言,雙方在科研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間。”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科學研究院焊接所科研人員王松說。據介紹,作為國內外管道工程的技術服務機構,中石油天然氣管道科學研究院與法國焊接研究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在第三方管控環節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
在歐洲方面看來,對于轉型和創新的渴求,正在推動中國企業更加積極和開放地尋求全球技術合作。歐德銘說,在深圳和廣州等城市,法國企業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的創新氛圍,“‘十三五’規劃多次提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覺得這是法國和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非常好的時機。”
“法焊所來到中國后,旨在向中國本土企業以及外國企業在中國的業務提供檢測服務和技術支持,助推核電、石油石化、交通、航空、新能源等工業領域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沙利文·德萊卡茲說。
在中國扎根,不僅可以深耕中國市場,還可以更好地在全球市場上發力——在法焊所的“中國戰略”中,“合作贏天下”也是重要市場動因之一。
“法國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之一,法國公司也對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非常感興趣。”歐德銘說,“同時,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也需要很多工程師,中法兩國可以不斷加強合作。”
中國核電“走出去”有望成為中歐在重大裝備領域實現合作共贏的最新突破口。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主設備所副總工程師邱振生說,在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共同拿下英國核電站“大單”之后,中方將進一步加深與法焊所在材料、焊接、無損等方面的合作,而這些合作將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的“走出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歐洲 百年工藝老店 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