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妨以互聯網思維解決麗江古城收費
用互聯網思維搞旅游就是,利用一個古城把人吸引過來,就相當于做用戶入口,人多了,就可以建立生態了,百業繁榮。古城收費,顯然就相當于互聯網企業的付費墻。
據媒體報道,6月1日,麗江古城商戶集體關閉停業抗議當地政府收“古城維護費”。有網友稱,大約95%的商家都關門了,并發布多張麗江“空城”的圖片。對此,1日下午,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發布通報稱,麗江部分停業商鋪已于上午11時陸續開始正常營業。同時,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處理。
2013年4月,湖南省鳳凰古城因“捆綁式”收費,致使游客驟減。而今年5月,“草原天路”開始收取費用,同樣阻力重重,收費方案也僅僅執行23天便宣告流產。這些案例中,地方政府的收費理由似乎千篇一律地喊出“投入資金”、“加強基礎建設”、最終達到“保護”和“發展”的美好愿景。但如何來做,卻不能僅憑一方說了算,因為收費最終是一項經濟活動,必然考量多方利益。地方政府一條法規就去收錢,無論如何,都會讓游客和商家受傷太深。
旅游業從本質上說是服務類產業,做好這一行不僅需要青山綠水的硬件資源,更需要考慮“消費者是上帝”的基本信條。地方政府收費,歸根結底是一項交易。在保護和發展的口號未能讓普通游客享受到切實利益時,地方政府便是收費的最大受益者。游客前往麗江古城游玩,其住宿、交通、吃喝玩樂等花費,本身就對當地稅收有貢獻,這一貢獻,本就該成為維護古城的公共資金。額外收取維護費,道理說不通。
但不容忽視的則是,古城收費對當地旅游生態的破壞,以及對中小商家利益的損耗。這又是一個結構性的矛盾。無論是麗江古城收費,還是鳳凰古城收費,都引起了當地小商家的不滿。不客氣地說,這就是一種與民爭利。以前,麗江對古城維護費稽查不嚴,現在處處查驗,則如同竭澤而漁,必然激起商家反彈。這也是此次麗江商家停業抗議事件的根本原因。
目前,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稱已有部分商戶恢復營業。但同時,不少商戶表示收費越來越嚴,生意慘淡。而商戶的窘境,毫無疑問,也就意味著景區收入甚至當地經濟的慘淡。因此,麗江方面不應僅僅滿足于,所謂恢復了商業秩序,而無視古城收費與商業生態直接的根本性矛盾。
現在,最牛的互聯網企業都在做生態,搭建一個平臺搶奪用戶入口,有了用戶,就既可以做電商,又可以搞互聯網金融等等,幾乎可以做任何事了,用戶價值被開發到最大。一個地方搞旅游其實也是這樣,你利用一個古城把人吸引了過來,這就相當于做用戶入口,然后人多了,則百業繁榮。古城收費,顯然就相當于互聯網企業的付費墻,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很難做大,一個地方的旅游業態不會好到哪里去。
一想到,馬云在杭州,我似乎有些明白,杭州西湖為什么要免費了。
□蕭蕭樹(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 麗江古城 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