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以頂層規劃拓展中德合作領域
新華社柏林6月11日電(新華國際時評)以頂層規劃拓展中德合作領域
新華社記者嚴鋒
德國總理默克爾12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并與李克強總理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通過這次訪問,中德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對兩國關系的頂層規劃,充實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內涵,拓展和深化雙邊合作的領域與范圍。
這是默克爾自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九次訪華。如此高密度的訪華,在西方國家領導人中甚為罕見,這也反映出中德關系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默克爾與中方共同創立的中德政府磋商迄今已成功舉行三輪,是中國與歐盟國家中首個此類對話機制,已成為統籌和推進中德合作的最重要協調機制平臺。
中德如何在二十國集團(G20)框架下加強協調與合作,將是本輪磋商的重要議題。G20峰會今年9月將在中國舉行,明年則由德國接棒。面對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試圖使用強力的貨幣寬松擺脫困境,產生各種負面外溢效應,而中國和德國向來主張通過創新和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通。中德進一步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有助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穩定。
“創新”是近幾年貫穿中德經貿合作的一條“主線”。在雙方產業和科技合作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中德已決定推動建立合作互利的“創新伙伴關系”。據悉,訪華期間,默克爾還將出席第八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和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與經濟界對話,并訪問遼寧沈陽,參觀中德高端制造產業園。當前,雙方正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兩國已為此建立副部級磋商機制,此輪磋商有望為兩國戰略對接與創新合作注入新的內涵。
中德在攜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方面也很有潛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廣泛認可、亞投行等機制投入運作,中德在共同推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迎來更為廣闊的合作前景。在應對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促進非洲地區發展等方面,雙方的合作領域也不斷拓寬。
當然,雙方在磋商中也難免涉及分歧。鋼鐵產能和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德國乃至歐洲輿論最近熱議的話題。這不僅是中德之間的問題,更多是中歐層面的經貿分歧。我們相信,德國作為在歐盟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與中國一道妥善解決有關問題,有利于未來中德、中歐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
應當看到,中國鋼鐵出口總量中只有7.6%是對歐出口,歐盟鋼鐵進口總量只有14%來自中國。動輒拿所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說事,夸大貿易摩擦或分歧,不利于中德、中歐關系發展的大局。而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于2016年年底前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這是所有世貿成員應遵守的義務。對于歐盟來說,不應以自己單邊的判斷標準為借口,甚至出于保護某些特定產業的“私心”,拒絕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延續“替代國”做法,變相搞貿易保護主義。
人無信不立。從某種意義上說,歐盟能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于中德、中歐關系均具有重要的頂層設計意義。作為重要的歐盟國家,德國有能力也應該為中歐妥善解決分歧發揮積極影響,這符合德國自身利益,也將為中德以及中歐進一步拓展務實合作打開廣闊天地。(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德 合作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