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綠道實現更高級的城市功能

2016年06月15日 14:53 | 作者:肖純 | 來源:長江日報
分享到: 

武漢環東湖綠道正緊盯今年12月28日建成開放的目標,倒計時全線推進建設。市委市政府要求,一定要按照“千年之作、傳世經典”的理念,精益求精,精雕細刻,高水準建好東湖綠道這項民心工程。

國務院此前將步行、自行車綠道確定為城市建設重點任務。“綠道”是一個在歐美國家興起不到百年卻備受推崇的概念。查理斯·萊托在經典著作《美國的綠道》中定義:“沿著河濱、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廢棄鐵路、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

林徽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就曾提出:“許多名勝古跡應該用一些河流和林陰大道,把它們串連起來,成為一個綿延不斷的公園系統。”時至今日,綠道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學界對綠道不吝贊美之辭,“對城市來說,綠道具有革命性意義”。

綠道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用“線狀”“網狀”突破了原有孤立的“塊狀”休憩地。當城市規劃越來越以車為重時,綠道排斥機動車進入,并為城市里的生物留出了遷徙、繁殖、基因重組的通道。

更多的人在意的是綠道出行作為一種全新的休閑方式。被機動車擠到無路可走的城市,以綠道為代表的慢行系統不僅提供了休閑的可能,亦迎合了低碳環保的潮流。在人們慣性思維中,自行車只是短途交通工具,中長途出行還得靠汽車和軌道交通。在國外,自行車同樣適合中長途出行,哥本哈根、倫敦、阿姆斯特丹都是杰出典范。

綠道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讓市民公平享用公共資源。綠道所有權歸政府,應當依靠政府行為來強制性保證公眾利益,并由政府投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綠道建成后,必須保證土地的綠色形態,不產生土地附加值,其附加價值是通過環境效應來間接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綠道是公園、綠地、歷史遺跡、人文景觀與其他開敞空間的連接,亦連接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在綠道的發源地美國,公眾不僅是綠道的使用者、受益者,更是建設者、經營者。公眾參與滲透到綠道前期規劃、中期開發、后期運營的全過程。

綠道是一種具有經濟、環境、社會價值的公共產品,能否真正為廣大市民所享,關鍵在于公眾的支持和廣泛參與。事實上,世界大多數成功的綠道都注重發動社會公眾參與規劃建設和運營維護,這確保了綠道的公共產品屬性得以真正體現。只有保證了公共的活力,才能永續綠道的魅力。(肖純)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武漢環東湖綠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成年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套 | 亚洲精品国产乱子伦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狠狠 | 天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