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二屆十六次常委會議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六次常委會議
達州市達川區以農村公路建設推進脫貧工作紀實
達川區安仁鄉梨山包村村道。
一條路,興旺一個產業;一條路,致富一方百姓。
對于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農村的群眾來說,這幾年感受變化最大、得到實惠最多的,莫過于出行條件的大力改善。那一條條新建的農村公路,見證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期盼和愿望,飽含了區委、區政府重視農村公路建設,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情懷;一條條通鄉暢村的硬化道路,不僅成為方便群眾出行的“便民路”,更成為農村和農民發展產業的“脫貧路”“致富路”。
2013年撤縣設區以來,達川區上下緊緊圍繞“基礎固區”目標和區鎮(鄉)1小時交通經濟圈決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和壓力,全力抓好農村道路建設各項工作,成功實現100%的鄉鎮通油(砼)路,100%的建制村、86%的社通水泥路,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0459公里,有力化解了群眾出行難、致富難等問題,為貧困村群眾脫貧致富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創新籌資 突破瓶頸新實踐
4月16日,達川區安仁鄉金雞牌村村支部書記文興平向區里來調研脫貧幫扶的同志介紹全村的產業發展,他一說到全村的基礎時就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如數家珍地介紹道:“脫貧,修通道路最關鍵,對于修路,全村老百姓的意見十分統一,大家共同出資出力。通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全村社道已全部完成,這為全村的脫貧攻堅鋪平了道路。”
安仁鄉地處貧困干旱山區,交通不暢是多年來制約該鄉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因素。為徹底改善全鄉交通條件,2014年以來,安仁鄉把解決“出行難”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鄉長任組長的村社道路硬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深入村、社,進戶走訪調研,全面了解全鄉村社道路建設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鄉積極爭取公路建設相關項目資金,并發動群眾投資投勞,動員在外務工、經商、辦企業的成功人士獻“愛心”、捐款捐物。截至2015年底,全鄉完成硬化25個社的社道公路75.7公里,實現全鄉88%的社通水泥路,并計劃在 2017年完成余下的5個社的社道公路硬化,屆時全鄉可實現100%的社通水泥路。
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主要瓶頸是資金。達川區各個鄉鎮為了落實區委、區政府下達的任務,大力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全力保障農村公路修建大提速。一是全力整合鄉鎮涉農資金。部分鄉鎮采取項目捆綁、道路優先原則,優先保證道路建設。二是充分利用在外人員資源捐助。如石板鎮發動在外成功人士捐資600余萬元硬化了金剛寺村社道公路20余公里。三是全面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如萬家鎮黨委、政府帶領村社干部到廣東、深圳等地發動本村在外務工人員現場籌資33萬元。四是倡導本地企業反哺當地百姓。如萬家鎮發動新宇礦業有限公司、樊家礦石廠捐出約50萬元的碎石,同時兩企業自愿承擔起該村道路的日常養護任務。
達川區同期創新實施的“財政因素分配法”為各鄉鎮解決貧困村道路資金也提供了有力基礎。“財政因素分配法”主要是按照財力向基層傾斜、經費按因素科學保障的原則,以鄉鎮人口、貧困程度、上年實得財力等作為因素,對人口多、財力弱、地方偏遠的鄉鎮按權重比例分配財政資金,實現更加公平的分配導向。這種財政分配法讓更多的資金流向了偏遠的貧困鄉村。在新的財政分配法下,各鄉鎮在財力仍然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紛紛擠出資金支持公路建設。
通過各種努力,達川區健全完善了交通投融資平臺,實行PPP、BOT等多種投融資模式,有效拓寬了資金來源,交通投資取得長足進步,幾年來累計完成交通投資34.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3倍。
編輯:吳靜怡
關鍵詞:達州市達川區 農村公路建設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