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諸城市政協建言非遺保護傳承創造美好生活
為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諸城市政協委員陳柏林、王磊等16名委員在深入社區、企業、學校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提交了《關于在全市普及非遺項目知識的建議》、《關于對鎮街園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專項資金扶持建議》等提案,為喚醒民眾對非遺保護的自覺性,助力保護傳承“非遺”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諸城市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豐富的非遺資源形成提供了滋養。現有世界級非遺1項,國家級非遺3項,省級非遺14項,濰坊市級非遺35項,諸城市級非遺106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曾經在人們生產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一些依靠口傳身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不斷的消失,非遺保護工作面臨著異常嚴峻的形勢。對此,委員們建議:
“要注重活態保護,探尋傳承新模式。實施‘傳承人培訓工程’,將舉辦傳承人培訓班作為非遺保護的常態化工作,利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開設諸城剪紙、諸城派古琴、諸城派東路大鼓、諸城竹板快書等非遺項目免費培訓班,壯大傳承人隊伍。針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年齡普遍偏大,掌握熟練技能的年輕人較少的現狀,采取措施鼓勵有能力的年輕人開展傳承工作,將他們納入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中。
?“要重視生產性保護,搭建惠民平臺。堅持‘以生產促進保護、以利用帶動傳承’的工作方針,在諸城黑陶、剪紙、席編、條編、諸城面藝、密州酒釀造技藝等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非遺項目中開展文化產業扶持和生產性保護。通過為傳承人與企業搭建合作生產平臺的方式,促成非遺項目的蓬勃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鼓勵一些企業和非遺作坊開展非遺項目的開發利用。引導諸城銘秋月文化公司利用“蘇軾與超然臺”的傳說、“半潭秋月”的傳說等非遺項目,開展非遺衍生產品生產。其他非遺項目,如諸城黑陶、諸城竹板快書、諸城剪紙、無忌席編等,政府應支持建立個人手工作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要重視非遺傳播弘揚,實現成果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全國‘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等特殊時間,舉辦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如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等,引導學生、社區居民等自覺參與到非遺傳承中。在舉辦各種非遺活動同時做好媒體宣傳,擴大活動影響力。建設多處非遺展示場館,常態化舉辦非遺專題展覽,并鼓勵有條件的鎮街文化站設立自己的非遺展示場所,舉辦非遺成果展、傳統工藝展、民間剪紙展等。
“要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非遺’項目發掘、宣傳、保護,對傳承人授徒傳藝、開展傳習活動適當給予經費支持。”對于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保障,委員們還一致認為,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也要探索民間合作的新機制,吸納社會資金注入,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編輯:薛鑫
關鍵詞:諸城市政協 非遺保護傳承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