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王軍: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核心是提質增效

2016年07月12日 10:09 | 作者:王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總目標在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9月出臺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就有明確表述。那么,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背景下,究竟應該如何全面準確地理解“做強做優做大”?如何加快推進國企改革?如何通過深化改革、釋放活力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成為一個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問題。

筆者認為,“做強做優做大”,首先是要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如果說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那么國企改革的核心就是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未來,判斷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應當是,是否實現了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過高杠桿的明顯抑制、經營效益的持續改善以及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顯著提高。

“做強做優做大”,根本上是要通過提高國企的自主創新能力來提升其核心競爭力。面對風起云涌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國家正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支持“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有企業應當緊緊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積極發展新經濟,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從供給層面為全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技術、新產品與新服務,提高主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其中的關鍵是,全社會應真正確立企業在各類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解決科研與經濟“兩張皮”問題。

“做強做優做大”,需要加快國資與產業聯動調整,優化國資布局和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國有企業發揮好帶動作用,這種帶動作用體現在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國有企業主導作用有效發揮。為此,應加快調整優化國資布局結構。聚焦產業鏈、價值鏈,深化開放性市場化雙向重組聯合,加快調整不符合國家戰略發展要求的產業和行業。重點發展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制造業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促進服務業企業模式創新和業態轉型,完善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領域企業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推進企業向重點區域或功能性區域集聚。

“做強做優做大”,必須解決政府過度干預問題,建立真正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受到政府過度干預、法人治理結構缺失是很多國有企業面臨的通病。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會與管理層相對獨立運作、相互制衡的治理機制。特別要明確混合所有制下國有企業董事會的運行規則,建立有效的高層管理人員選拔和激勵約束機制,保證國有董事和非國有董事的行為規范化、長期化,保證國有和非國有資產共同保值增值。

“做強做優做大”,意味著國有資產監管制度更加成熟。具體而言,國資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健全,監管手段和方式不斷優化,監管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集中統一監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全面落實。

“做強做優做大”,要求企業立足本土、融入全球,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有條件的企業應以市場拓展、資源引入、技術提升、品牌輸出為重點,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因時、因地、因企制宜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建立境外科技研發、資源開發和加工貿易基地,構建符合國際市場競爭要求的管理和運營方式,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

“做強做優做大”,最終還需要全面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并使之與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相結合。堅持黨的領導,是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堅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軍 國有企業 提質增效 核心 配置效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久久国产香肠视频限制免费 |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在线不卡的午夜福利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