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資本為何熱衷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

2016年07月12日 11:06 |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2015年以來,中國資本開始在海外掀起一股收購足球俱樂部股份的熱潮。其中最震撼的,當屬蘇寧體育產業集團以約2.7億歐元(人民幣超20億)的總對價,通過認購新股及收購老股的方式,獲得國際米蘭俱樂部約70%的股份。

事實上很多年前,中國資本就開始通過扮演贊助商的角色在歐洲足球市場亮相,甚至有的還試圖控制一些歐洲二三流聯賽的中小型俱樂部。但這與最近兩年的中國資本的收購熱潮相比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資本2015年在境內外體育市場的并購量大幅增加,其中金額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就有33起,總投入近400億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資本迄今已經完成了對英格蘭、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荷蘭和澳大利亞等10家海外俱樂部的并購,其中8家實現控股,這8家當中有3家實現全資控股。

歐洲發達的職業足球是建立在持續的巨大資本投入基礎上的。歐洲近年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包括一些豪門在內的眾多歐洲足球俱樂部首當其沖,他們面臨巨額財赤,急需在國際范圍內尋找買家出售股份以化解生存和發展的危機。只不過,買家從十多年前的俄羅斯財團、近幾年的阿拉伯財團、變成了近兩年的中國資本而已。

自2014年年底國務院發布46號文,在政策利好的驅動下,中國資本大舉在體育產業領域進行了一場狂飆突進式的布局和擴張。出資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的中國企業來自國內不同產業領域,他們都擁有足夠的經濟體量來承托賣家的負債。

此外,近年來恒大俱樂部的崛起,令不少中國巨頭企業看上了足球對企業品牌的巨大助推作用。目前一些中國企業在國內壯大成熟后,急需開拓國際市場,足球就是一種最好的廣告宣傳模式。當然,在歐洲成熟的職業足球市場,投資足球俱樂部并不僅僅為了做品牌,而是可以通過良性的運營獲取切實的盈利。現在中國資本紛紛“控股”歐洲足球俱樂部,雖然在經營上仍然要依靠當地獨立的專業團隊,但他們憑借管理上已經獲得的話語權,有利于自己真正學到先進的經營經驗,從而反哺國內的體育產業發展。當然,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中國資本必須有長期投資的耐性。

當然,中國資本如今投資海外俱樂部,動輒就談對中國足球會帶來如何如何的積極幫助,最集中的兩點就是“創造中國球員留洋平臺”、“引進國外先進青訓經驗”。事實上,中國足球積弱已久,基礎接近坍塌。在孫繼海之后,中國職業球員基本沒有能在歐洲主流聯賽站穩腳跟的,即使通過“贊助商模式”出去的,大多也只能扮演“飲水機管理員”角色。至于青訓更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工程,如今更多的中超俱樂部熱衷的是瘋狂引進“超級外援”,根本無暇顧及“青訓引進”。

因此,對于中國資本大肆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的熱潮,我們還是要冷靜觀察——更多應從“經濟角度”考量,切勿從“足球角度”過度解讀!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海外足球俱樂 蘇寧體育 國際米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一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日本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