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湖北孝昌:綠水青山就是脫貧“金山”
新華社武漢8月8日電題:湖北孝昌:綠水青山就是脫貧“金山”
新華社記者王賢、沈翀
“現在的政策好,村里又有苗木基地,只要人勤快,就能過上好日子。”坐在自家寬敞的新房里,69歲的湖北孝昌縣豐山鎮王林村一組村民馬繼華感覺像做夢一樣。
15年前,兒子意外去世、兒媳婦離家,馬繼華一直和現已16歲的孫子相依為命。原來的幾間破瓦房“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馬繼華經常偷偷在家里哭。去年,政府幫著蓋起了三間新房,消除了她多年的心病。她相信,往后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馬繼華的底氣,源于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正在進行的精準扶貧大決戰。除了醫保、低保、教育幫扶等政策扶貧,孝昌縣結合自身“苗木大縣”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苗木產業,僅王林村就建起了4個大型苗木種植基地。
于是,像馬繼華這樣上了年紀的村民,就能到苗木基地打工獲得穩定的收入。馬繼華說:“我打藥、除草、運材料,什么活都干,一年能在苗木基地賺上萬元;加上低保、土地流轉、賣菜等其他收入,足夠供孫子讀書了。”
王林村黨支部書記沈赫華說,憑借這幾年發展起來的4個苗木基地,村里的80多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原來垃圾遍地的村莊面貌也大為改觀,水泥路實現村通灣、灣通戶。
走進衛店鎮團山村,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和郁郁蔥蔥的草場格外引人注意。同行的孝昌縣扶貧辦副主任李光猛介紹說,這些玉米都是青禾園肉牛養殖合作社給牛過冬準備的飼料,周邊數千畝的丘陵草場是肉牛的天然養殖場。
合作社負責人李傳友說:“我們已與近百戶貧困戶簽訂協議,為每戶代養3頭牛,貧困戶每頭牛向銀行申請1.3萬元的政府擔保貸款入股,一頭牛每年有4000元的利潤,農戶凈得2000元。”
李傳友認為,這種模式讓三方都受益:農戶一頭牛一年就有2000元收入;有了政府擔保,銀行風險大大降低;企業也獲得了大量資金,且成本較低。
將來,合作社會逐步推出寄養模式和自養模式,由合作社指導飼養、統一回購,增強貧困戶的“造血”能力。
孝昌縣還立足本地資源和產業優勢,在全縣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扶貧模式。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市場運作、部門服務”原則,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政府整合1000余萬元資金,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稻蝦綜合種養。
僅僅一年,全縣50個村增加集體收入200余萬元,帶動45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
此外,光伏產業扶貧模式、聯村種植的太子米模式、溫氏生態養豬模式、鴻翔養鴨模式……一批依托地方資源優勢,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綠色產業扶貧模式,正在孝昌縣各個鄉鎮試驗、推廣。
以扶貧政策資源精準到村、精細到戶為目標,孝昌整合各級扶貧政策資源,將全縣精準扶貧“五個一批”政策文件細化為20個具體扶貧模式。
“這20種模式以綠色產業扶貧為主,以政策保障兜底為輔,充分結合了孝昌縣情。”孝昌縣委副書記夏齊勇說,“我們相信,只要政府精準施策、常抓不懈,這里的綠水青山就是精準脫貧的‘金山銀山’。”(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湖北孝昌 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