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戾氣的責罰并不是只有法律

2016年08月10日 10:27 | 作者:李杏 | 來源:長江晚報
分享到: 

上周,一段發生在中山小欖鎮的“路怒”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一輛掛東莞車牌的小轎車強行變道被一輛中山牌照小轎車追尾,東莞車車主下車跳上后車引擎蓋踩踏后仍不解氣,又駕車開出路口掉頭回來多次猛撞后車。日前,肇事者已被刑拘,他的妻子通過媒體“代表他向全社會,尤其向中山市民做出真誠的道歉”。

道歉經過了慎重考慮,更是無比悔恨之下的一次決定。不難理解這份悔意:肇事者面臨1.9萬余元的賠償,因涉嫌尋釁滋事被刑事拘留,這是最直接的后果;還有更大的代價,比如網友的震怒,客戶提前結算的要求,工廠資金鏈的斷裂,一切像連鎖反應,讓肇事者的事業陷入癱瘓,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

一次強行變道引發的瘋狂行為,幾乎是任由情緒發泄,一個有具有完全責任能力的成年人表現出完全失控的狀態,這讓任何人看了都會憤怒,都會覺得不可理喻。輿論乃至行動上的懲罰,說明這個社會大多數人有著基本的價值判斷,對于這種橫行的戾氣本能的排斥,不遵守社會規則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對健康社會風氣是向往的,對彼此禮讓、共同遵守秩序規則的行為有所期盼,無形之中,這就構成了一種心中的律法,它會帶來責罰,往往表現為網友的憤怒,輿論的指責,朋友的疏離……

有些人可能覺得,社會規則只是一套獎懲體系,遵守交規看的是監控,摩擦碰撞計算好責任認定,秩序規范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及相互尊重,什么道德啊禮節啊,都只是權利義務的辯護詞。每次經歷這些人、這些事,有基本價值判斷的人,不會是覺得看了熱鬧,他們會生氣,會憤怒,訴諸輿論或者行動回應,都是情理的自然反應。

法律有較高的標線,并不判斷一切。僅僅讓人不快的行為,造成他人輕微損害的行為,一些僅僅引起他人心理不適的行為,不會被法律追究。還有一些行為只承擔民事責任而不必承擔刑事責任。每個人都在因自己的行為而獲得相應的社會對待,這種對待也是社會場上的“種瓜得瓜”。人們基于個人選擇而表達好惡,疏遠那些不喜歡的人,是很正常的。社會交往,不可能只是停留在客觀的法律依據上,經歷了這么一個案件,我們看到這個社會真實的心理,粗暴的行為一旦被曝光發現,就會激起強烈的社會責罰。

我們并不希望看到人們為錯失行為付出過高的代價,但一個社會基本的公序良俗的確是法律框架之外的社會監督力量,我們人人都無法忽視這力量的存在。我們參與社會生活,自然就會敞視在他人的目光之下,尊重對方的感受,也希望對方同樣尊重我們自己,這種相互尊重的愿望呼喚健康的社會風氣。(李杏)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山小欖鎮 路怒 視頻 戾氣 責罰 法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字幕 | 欧洲亚洲日韩国产AV一级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