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給鄉村孩子找回自己的根

2016年09月13日 16:52 | 作者:胡印斌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數量龐大的農村幼兒園在教學內容、方式和方向上,與城里的幼兒園并無太大差異。無論是進行早期藝術教育,還是為上小學作準備,其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加注重智力開發與技能修習。

春天種的西紅柿、黃瓜結了好多,從地里剛刨出來的花生生吃很香,在樹林里放羊不是想的那么容易……不單純機械模仿城市幼兒園,不做“小學化”的學前教育,不脫離農村的山水土地,兩年來,一個名為“華夏鄉村兒童啟蒙教育”的項目在山西長治縣南宋鄉關頭村和永濟縣蒲韓鄉村社區、河南蘭考縣胡寨村三地試驗,“長勢喜人”。(《中國青年報》9月12日)

村里孩子應該上什么樣的幼兒園,似乎從沒有被認真考慮。在老百姓的認知方面,為了“不落伍”,村里孩子應該和城里孩子接受一樣的幼兒啟蒙教育。至于專家提及的鄉土文化、生態文明、人文關懷等,似乎還沒有進入他們的視野。

這怪不得農民。多少年來,基礎教育的“城市化”傾向一直在引導并形塑著鄉村。數量龐大的農村幼兒園在教學內容、方式和方向上,與城里的幼兒園并無太大差異。無論是進行早期藝術教育,還是為上小學作準備,其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加注重智力開發與技能修習。特別是在巨大升學壓力下,這種趨同化的情形就更顯得突出。可以說,鄉村家長的壓力一點也不遜色于城里的家長。

以“升學”為主導的農村學前教育,給農村孩子帶來諸多不良后果。一方面,農村孩子開發得再早,囿于整體教育水平限制,難以跟得上城里的同齡人,甚至還可能因為過早施壓導致孩子厭學;另一方面,在盲目追趕中,農村孩子沒有掌握很多原本應該掌握的知識。

鄉土就在身邊,孩子們卻找不到進入的門徑,鄉村也因為缺乏了人的活動、參與而日漸凋敝,這都是這些年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這樣的變化還在持續加劇,最終,或將培養出一個無根的人群——無法融入城市,也回不到鄉村和鄉土社會。

華夏鄉村兒童啟蒙教育項目的努力值得尊敬,但能否真正實現鄉土文化的再造,把孩子的根留住,還有待檢驗。畢竟,在升學指揮棒主導下,在城市文化主宰一切的情況下,這種“親情、親自然、親鄉土”的教育模式,更像是一種孤獨的文化姿態,很難成為農村學前教育的主流。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三不”努力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它至少讓我們知道,學前教育可以有不同的路徑,也讓我們看到鄉土文化接續傳承的希望。這一努力也提醒時下的教育界:整齊劃一未必就是對的,教育可以有更多選擇。讓農村的孩子們能夠扎根鄉土,對腳下的土地多一些認知,也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鄉村孩子 教育 農村幼兒園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а∨天堂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色综合99久久久精品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