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創新時代,一線技術工人的價值何在?

北京市政協聚焦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2016年09月14日 09:34 | 作者:包松婭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跟勞累程度相比,工資太低了,找對象都難。”

“工作好幾年,基本都在一個崗位,也想學點東西可不知道學什么。”

“我的孩子剛初中畢業,砸鍋賣鐵也得讓他讀大學,不能再像我一樣當工人。”

……

亦莊開發區,企業車間,轟隆隆的機器聲中,圍攏來的工人你一言我一語,向北京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王玉英帶隊的專題調研組敞開心扉,這些學歷不高的技術工人說出了首都技能人才發展的普遍現狀。

其實在長達半年時間內,北京市政協由34位委員、7位專家學者組成的關于首都技能人才發展現狀的專題調研組,對北京多家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與22家人力資源主管進行深入訪談,對40名職工進行個人訪談,對2000多名企業一線技工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深入扎實的調研基礎上,北京市政協工會界委員將技術工人、人事主管、企業負責人以及行業協會等多方面的“心聲”,匯成一件《落實‘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加快北京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界別提案。

13日上午,這件提案就擺放在北京市政協“加快北京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協商懇談會暨重點提案督辦會現場。

“技術工人的發展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社會關注度一直很高。在落實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北京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北京需要高科技精英人才,龐大的技術工人隊伍更是首都轉型發展的強大基礎。”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長友坦言,北京市政協同時將其作為協商懇談會和重點提案督辦座談會的議題,恰恰是看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正如一線工人所言,今天的技術工人在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中逐漸失去“存在感”。通過對工人們的訪談和調研,王玉英告訴大家,90%的受訪者不希望子女再選擇同樣的職業,半數職工工資待遇低于同等工齡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只有24.3%的職工獲得過企業提供的培訓機會,而大部分社會公眾對技工的印象還是“藍領”。

“職工發展規劃中,要實現職工的體面勞動,就要在待遇和參與權上有所體現。”張錦委員研究職工素質發展十余年,知道相關部門近年來出臺不少好政策,但他同時指出這些政策的硬性約束力太小,到執行層面時大打折扣。“比如政策規定要將職工教育經費中的60%用于一線職工,但對經費的提取和使用毫無監督可言,因此首先要把已有的政策用好執行好。”

來自裝備制造行業的趙瑩委員說,制造業的核心就是技術工人。“我們企業的很多技工都在焊接等項目的國際賽事中得過大獎。從這個角度建立一個以技能大賽為平臺,以重點關鍵崗位為依托的技師競賽機制十分重要。”但趙瑩強調補充了一點,隨著信息化高速發展,工人們在實踐中學習掌握的技能,已經不能用傳統的技能評定標準去衡量,必須加快對新技能培訓和評定考核標準的研究和制定。

“北汽集團有7.8萬‘藍領’工人,沒有資格認證的普通技工4.85萬人,占比60%,這個人才結構已遠遠不適合北汽的高速發展。”作為北汽的工會主席,張輝委員直接拿自己企業“說事”。他認為,要體現技術工人的價值就要創新教育手段,推廣工學結合、教企合作的工人培養模式,讓技術工人們所學的知識緊跟市場需求。

對于技術工人而言,學習培訓和提升渠道確實比較單一,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馬大龍提出,傳統企業內部“傳幫帶”模式也可以繼續發揮作用,師傅帶出高水平徒弟,不僅徒弟光榮也要給師傅獎勵,這樣才有利于技能的傳承。

時代呼吁大國工匠,時代也需要有利于工匠成長的社會氛圍。委員們來自各行各業,大部分也都從一線職工成長起來,他們深知技術工人社會地位的提高,需要從政府部門到老百姓,“打心眼”里重視這個群體,認同他們的價值,“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得,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張怡委員說,而這,也是座談會的初衷。

編輯:薛鑫

關鍵詞:北京市政協 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協商懇談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高清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自产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