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查查出生證買賣背后有多少兒童拐賣
買賣出生證很多都是給兒童拐賣打掩護,所以發現了買賣出生證黑色網絡,也要順藤摸瓜查有沒有拐賣犯罪。
9月14日,微博打拐志愿者上官正義向國家衛計委寄出舉報信,內附630張問題嬰兒出生醫學證明名單。據新京報記者調查,它指向的牽涉的龐大買賣出生證黑色網絡涉及多個省份,證件多從湖南、貴州、云南、河南等地醫療機構流出,落腳于福建平潭縣、莆田市等地。9月23日,福建省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的公號稱,已發現線索和深入涉案地調查,將依法追責。
出生證地下買賣利益鏈已是屢遭曝光,之前全國道德模范何濤和號稱“中國首個私人民間收養組織”的“圓夢之家”,就都曾“有染”。而今,打拐志愿者的臥底取證和媒體深挖,讓這張黑色的“網”再度現身,并引燃輿論怒火。
嬰兒出生證是新生兒登記入戶的原始憑證,具有唯一性的編號對應的是一個嬰兒的身份背景證明。真證被轉賣,意味著這層與孩子原始身份緊密對應的關系被瓦解,那些“身份不明”孩子也容易因此被洗白。
出生證屬于法律醫學文書,參與對其買賣的醫護人員、中介,都涉嫌變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有關方面應揪著犯罪網絡上的每個“結點”嚴查上下線,一個都不姑息。衛生系統則可考慮將婦幼保健院的出生證管理情況,納入“一票否決”的考核中。慮及“假孩真證”情況頻發,在加強出生證調撥鑒定外,也要盡早實現出生證信息全國聯網,方便追蹤其去向。
但查處出賣出生證案件,也不能放過兒童拐賣的“案外案”。“花錢買證”的需求旺盛,固然不乏出生證與計生掛鉤之下的超生兒辦證難的因素,可很多時候它也是漂白被拐兒童的特殊需求驅動。福建長汀曾被央視曝有的小鎮“買賣孩子”成風,有些就是通過買出生證將買來的孩子變為“親生”。
拐賣兒童往往也跟買賣出生證犯罪構成了“上下游”關系,打擊倒賣出生證者要緊,將這作為打拐的重要切口,循跡查出那些被“洗白”的被拐兒童,亦很關鍵。
孩子如風箏父母如線,孩子被拐則是“斷線風箏”,這對每個遭此不幸的家庭都是徹骨之痛,不少父母為尋子窮盡一生精力財力和心力。電影《失孤》,講的就是這種悲情。近年來,無論是全國打拐DNA數據庫的建立、“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的上線,還是刑法修正案(九)明確拐賣婦女兒童問題上“買賣同罪”,都在打拐力度上持續加碼。可迄今為止,仍有很多被拐兒童因被“洗白”而不被發現,特別是2014年新版出生證啟用和聯網前,畢竟買賣出生證加劇了發現的難度,這也成了遺留問題。
而順著出生證買賣的“藤”摸兒童拐賣的“瓜”,則是解決兒童拐賣問題“存量”的難得途徑。買證者跟買娃者存在“競合”的概率不小,所以到底是哪些人買了證,其入戶的孩子親子鑒定是否對得上,這些都該成為調查兒童拐賣的線索。對負責戶籍管理的基層公安部門而言,有必要將異地報戶口的孩子DNA逐一跟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比對;在當地被揪出出生證買賣后,也要對以往的信息錄入復核,看看是不是有被拐孩子被洗白。
買賣出生證很多都是給兒童拐賣打掩護,是拐賣兒童利益鏈灰色生存的配套“黑產”。去年1月央視曝光全國多地倒賣出生醫學證明的黑市一角后,多地展開了出生證管理專項整治行動,這類整治顯然也該跟打拐銜接。只要發現了出生證買賣亂象,該倒查的必須倒查,切不可在淺“查”輒止中漏掉了打拐線索。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出生證買賣 兒童拐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