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野長城“被抹平”,“反轉”不掉的是程序
審批和施工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規,決定了野長城保護是否合格。
遼寧野長城“被抹平”事件曝光之后,連續多日占據公眾視野。乍一看,劇情跌宕起伏,出現了所謂的“反轉”和“再反轉”。
需要強調的是,這是一件文物保護的嚴肅事情,不能被攪和成娛樂八卦。要從嘈雜的信息中,提取有意義的信息,進而才能開展有效的討論。當務之急是從看熱鬧式的口水戰,進入到長城保護的實質議題。這對許多公共事件的討論都是有啟發的。
野長城“被抹平”掀起風波,最開始來自微博爆料。現在要承認的是,最初的爆料有不嚴謹甚至有誤導公眾的成分。正如保護方案設計者陳述石所指出的,網曝“對比圖”實系不同地段。野長城該怎樣保護,應該尊重專業知識,不能全由外行“看圖說話”。
不過反過來,看到設計者的澄清便認為野長城保護毫無問題,質疑者都是故意找茬,也是不理性的。其實很多所謂的“新聞反轉”都是被蓄意夸大的結果。真相往往是復雜的,必須通過流動的信息來呈現。最初的報道存在瑕疵很正常,當事者也有解釋澄清的權利,在多方的參與、反復的較量之后,真相才會慢慢浮出水面。只有閱讀能力差的人,才會在“反轉”、“再反轉”中迷失方向。
比如在這個事件中,陳述石捍衛的是自己的設計方案,但他也坦陳,自己對施工、監理沒有任何參與,也沒有去過維修后的現場。那么工程是否合格,陳述石也是沒有發言權的。即使設計方案沒問題,也不代表施工沒問題。現在暴露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項:
首先,施工方很可能違規使用了水泥。長城的修復過程中,水泥是嚴禁使用的現代材料。但多方都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了水泥的存在。記者從長城上掰下來的樣本也被檢測出5%-10%的水泥含量。
其次,即使不考慮美觀程度,修繕的效果也不理想。記者發現,在修繕不到兩年時間里,已出現路面下陷、墻體凸起等現象。是施工不達標,還是要的就是這效果?
最后,調查組成員付清遠還指出,“三七灰土”海墁在程序上確有問題。施工后的三七灰土鋪設按照新的圖紙方案,而新圖紙沒有通過審批。
以上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證據,都是無法被“反轉”掉的。相關部門應該有明確的回應。歸根結底,審批和施工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規,決定了野長城保護是否合格。
□西坡(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遼寧 野長城 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