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民營銀行發展前景很美好

2016年10月20日 15:27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分享到: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不久前在2016年城商行年會上披露,新設民營銀行工作將有序推進,今年民營銀行申請已有14家完成論證,其中3家已批復籌建。與此同時,發改委10月12日發布的《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要求,依法依規加快民營銀行審批。

一直以來,受到我國金融方面的種種限制,民營銀行起步較晚、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弱,又恰逢經濟進入“新常態”、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加劇等一系列挑戰,幸而政府層面對民營銀行的發展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筆者認為,政府部門支持民營銀行的發展與當前經濟發展的宏觀層面是分不開的。

首先,加快民營銀行的審批,致力于實現普惠金融,彌補傳統銀行在業務上的短板。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業占據著國民經濟的較重份額,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傳統金融機構更樂于將信貸資源向國企央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或大型民企傾斜。所以,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擾,不能完全靠傳統銀行業解決。而民營銀行的業務主要針對普通大眾、微小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這正好契合了中國經濟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民營銀行的貸款年利率基本維持在7%至8%,與民間融資利率19%相比,民營銀行的較低利率更有針對性,這大大減輕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及時快速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解決燃眉之急,有利于經濟的“穩增長”。另一方面,民營銀行與傳統銀行相比,貸款迅速快捷。

再者,民營銀行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一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出口、投資(房地產+基建)來拉動,而目前這種舊的增長方式對經濟拉動的作用已愈來愈弱,接下去應該靠民間投資和消費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速。而民營銀行的獲批建立,正好有助于更好地促進民間消費金融和投資,對于中國經濟的轉型意義重大。

民營銀行的建立給傳統銀行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鯰魚效應”彰顯。民營銀行得到長足發展之后,傳統銀行業會有危機感,它們會更加關注之前不太愿意涉及的普惠金融領域,也會逐步加入到經濟結構轉型中來。同時,民營銀行的建立可以促進傳統銀行業提高服務質量,并加快其在互聯網領域的業務拓展與創新。目前,民營銀行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優勢明顯。而傳統銀行與民營銀行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風控方面的差距,也將會得到彌補。

隨著一批又一批民營銀行獲批籌建,由民間資本組建的民營銀行將越來越多地獲得政策方面的支持,民營銀行的建立既可以彌補傳統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的短板,又可以促進民間消費金融來拉動經濟增長,完成結構轉型。所以民營銀行的發展前景將非常美好。

民營銀行目前做得更多的是聯動各方,探索與傳統銀行的同業合作,實現銀行間的優勢互補,構建可持續的、嶄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傳統銀行有著網點多、客戶資源多的優勢,而民營銀行則有互聯網技術、勇于開拓創新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民營銀行與傳統銀行并非單純是“競爭”關系,更多的將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前景。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民營銀行 城商行 普惠金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原创AV巨作无遮挡国产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午夜国产人成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不卡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小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