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確保健康中國戰略規劃如期實現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建國以來首份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黨的十八大以來,“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戰略,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讓全體人民公平獲得”“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了新形勢下衛生與健康工作的方針和目標,為加快推進“健康中國”提供了行動指南。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健康領域成就顯著。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指標大幅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但我們還要看到,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新情況出現,健康服務供給總體不足與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領域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仍有待增強,要求我們務必堅持以人民健康為核心,遵循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四大原則,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加快關鍵環節改革步伐,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實現全民健康覆蓋。
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共建共享是基本路徑。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與調動社會、個人的積極性相結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形成強大合力;必須強化跨部門協作,調動社會力量,加強環境治理,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預防和減少傷害,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態和社會環境危險因素,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共治格局;必須推動衛生計生、體育等行業主動適應人民健康需求,優化要素配置和服務供給,推動健康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必須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引導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
確保《綱要》貫徹落實,必須健全支撐與保障。要從體制機制改革、人力資源建設、醫學科技創新、信息化服務、法治建設和國際交流六個方面著手,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創新人才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構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和執法工作,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管理體制,將衛生納入大國外交議程,積極參與全球衛生治理,提升健康領域國際影響力和制度性話語權。同時,各地區黨委政府、各部門將健康中國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綱要》落實。
民之所望,政之所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未來15年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全省各級黨委和衛生健康部門,務必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切實按照《綱要》的目標和方向,順應民眾關切,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讓民眾真正公平公正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健康成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健康基礎。
編輯:趙彥
關鍵詞:健康中國 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