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際產能合作熱流涌動——中哈經貿互動成果豐碩
新華社阿斯塔納11月4日電財經觀察:國際產能合作熱流涌動——中哈經貿互動成果豐碩
新華社記者周良
多點開花、成果豐碩——作為國際產能合作的樣板,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產能合作進入早期收獲階段。分析人士表示,依托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中哈產能合作將步入深耕階段,互利共贏前景更為廣闊。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哈薩克斯坦對此積極響應。2014年12月,李克強總理對哈薩克斯坦進行正式訪問,兩國達成產能合作共識。可以說,哈薩克斯坦與“一帶一路”倡議和產能合作很有“緣分”,中哈兩國對深化經貿合作的意愿十分強烈,都將對方視為重要的合作伙伴。
哈薩克斯坦資源豐富,但經濟門類相對單一,輕工、機電、日用消費品產業相對薄弱。此外,國際金融危機給哈薩克斯坦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為實現經濟多元化和應對風險,哈薩克斯坦領導層提出“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通過結構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據悉,基礎設施項目涉及交通、工業、能源等領域,需求巨大。
作為合作的另一方,中國有充足和高水平的裝備產能,可以在哈薩克斯坦以多種方式參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生產以及火電等基礎設施項目,開展農產品深加工合作,助力哈薩克斯坦工業化進程,推動中國裝備“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幾年來,中哈兩國產能合作可謂“多點開花”,已初步達成50余個早期收獲項目,合同總金額達268億美元,涉及化工、汽車、冶金、農業等領域。在早期收獲項目中,汽車組裝、糧油加工廠、聚丙烯項目已經開工,其余多數項目將在今后幾年相繼開工建設。在合作項目中,即將開工的阿斯塔納輕軌項目尤其引人注目,成為亮點。
今年,中哈兩國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根據規劃,雙方將在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加強合作,擴大在工程機械、汽車產業等領域的合作規模,推進輕工、食品業以及建材領域的產業合作并加強紡織工業現代化合作。
為吸引外國投資,哈薩克斯坦政府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外國企業投資化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制造業、建筑材料生產以及食品工業,而且投資超過1300萬美元將享受免稅優惠,包括十年免繳地稅和企業所得稅以及八年免繳財產稅。雖然優惠措施并非只針對中國企業,但無疑將吸引更多中國投資,利好雙方產能合作。
當地媒體認為,產能合作將幫助哈薩克斯坦大幅提升工業制造能力,今后哈薩克斯坦將有能力生產許多以前不能生產的產品,從而節約大量外匯。此外,產能合作還將給哈薩克斯坦帶來新技術,就業崗位和財政收入也將增加。
哈薩克斯坦商界人士表示,中國市場巨大,兩國利用產能合作的機會在哈薩克斯坦設立工廠,生產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有機食品和無公害果蔬。廣闊而充滿生機的中國市場正為哈薩克斯坦企業打開財富之門。(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際產能合作 中哈經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