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北京污染降30% 要有傷筋動骨的準備

2016年11月09日 15:11 |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日前有媒體報道,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8日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0%,降至每立方米56微克左右。

北京是首都,是蜚聲國內外的特大都市,更是中國空氣治理的標桿性城市,具備最好的政策條件,在中國的大氣治理中有樣本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說,北京能否治好霧霾,關乎全國信心。北京這次提出2020年PM2.5濃度下降30%,決心不可謂不大,要知道,2015年12月,北京通過了《關于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水平促進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這次一下把目標提高一倍,可謂魄力驚人。

目標雖然激動人心,但最終實現還得依靠傷筋動骨的努力。從以往經驗看,目標落空并不罕見。2015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空氣中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實際下降了4%,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2016年7月,中國工程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北京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3年時間僅完成了改善目標的30%,要實現2017年PM2.5年均濃度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最終目標極具挑戰。“屢屢落空”的目標,可以看出大氣治理的難度之大,大概是超乎想象的。

然而大氣治理的難度更在于存在兩個標準:數據表現與個體感受。在巨大壓力之下,有的地方不惜造假,西安環保用棉紗堵塞采樣器,致使數據異常;石家莊為環境監測點擋貨車通道,以免揚塵造成數據“難看”。而大氣治理對于數據造假有天然免疫,僅有數據說服力依然不足,治理效果抬頭可見。日前中國青年報社展開了一場社會調查,2001名受訪者中僅29.5%的受訪者感覺治霾數據和直觀感受相符,66.0%的受訪者對數據產生懷疑。63.6%的受訪者期待,讓每個普通人都能直觀感受到治霾效果。因此,要想最終實現目標,還需要一頭盯著污染企業,另一頭盯著某些地方的造假沖動,答了數據的客觀題,還得做好個體感受的主觀題。

霧霾最直觀地展示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唇齒相依的現代社會的運行倫理:污染來臨,無論個體的經濟社會條件如何,無人能免于其害。因而治理也需要一場大范圍、高強度、長時間的辛苦跋涉,必須與周邊地區聯動,形成污染治理的網格體系。以北京為例,眾多污染源來自周邊地區,如果不進行京津冀一體化聯動治理,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近日,河北問責487名環保不力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5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七次會議召開,明確京津冀核心區重點治理燃煤污染,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將加快建設國家“禁煤區”。治理大氣污染,必須得從全國一盤棋的宏闊視野考量。

當霧霾來臨,網絡上不乏娛樂化的解構和調侃,渲染著苦中作樂的無奈情緒。但無論如何,大眾對空氣數據的觀注,對空氣質量的敏感,一刻也沒有放松。

如今北京的治理目標再一次重新厘定,這一次,但愿成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北京 治理 污染 數據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试看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色福利久久免费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欧美亚洲日韩一区字幕 | 色色影院五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