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網店公然售賣過期化妝品 店主稱都已標示明白
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記者馮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網絡電商平臺上價格低廉的化妝品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但是,你是否知道,有多家網店竟然公開售賣過期化妝品,有的甚至還是假冒名牌化妝品。這不僅危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呢?
幾天前的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了多種促銷優惠活動。在這一節日狂歡中,化妝品網店也不甘示弱,成為了雙十一活動不可缺少的主角。
北京馮先生的妻子在某知名網站上看中了一款進口化妝品碧歐泉,市場價為530元,該網上的價格僅為255元,相當于打了5折。然而,馮先生和妻子滿心歡喜的購買之后,卻在不經意間發現了問題。
馮先生說:“這款產品的批次號、生產日期都沒有標明。查閱后發現該產品已經過期。我們就非常吃驚。(該產品)批準文號和對應的產品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產品,也就是說,碧歐泉的產品身上所標注的進口產品批號,實際上是一個日本公司所擁有的。”
在一份由中國質量萬里行和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等權威機構發布的《中國化妝品安全指數報告》中顯示,網絡中銷售的化妝品至少有兩成是假冒產品。每十位消費者中就有九人對化妝品真偽問題產生質疑。中國質量萬里行負責人劉大平介紹,這個報告主要是比對了國內外的100多個化妝品企業的全網出貨和銷售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就是網售假冒化妝品占兩成。
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網購化妝品投訴案件中,皮膚損害的案件占4成,其中,消費者反映最多的是化妝品皮膚病問題。中國質量萬里行負責人劉大平介紹,2013年是2000多條化妝品投訴,這一投訴量比以往翻了3到4倍。電商的投訴占到2000多起投訴中的一半。國際一線品牌(化妝品)被仿冒的最多。商家模仿大牌企業利潤率最高,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買韓國化妝品。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不少店家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對過期化妝品明碼標價進行出售。這些店家大多標明“已過期”,更是根據過期時間的長短來定價格。有些化妝品過期近一年,仍在銷售,而且有不少顧客購買。對于購買過期產品會不會有不安全的因素,一名店主表示,“愿打愿挨,我也沒有強迫顧客買。”
好在,購買過期化妝品的消費者并不都是涂抹于肌膚,有些是用做他處,比如:將過期化妝品是用來擦皮衣、皮沙發等。
盡管這樣,醫生還是提醒消費者,化妝品在過期后容易氧化變質,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另外,律師表示,銷售過期商品本身就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無論是否明確告知產品已經過期,這樣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消費者可以據此向商家進行索賠。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邱寶昌指出,網購平臺,如果明知或者應知它銷售的商品是虛假的,不采取措施去屏蔽,那要承擔連帶的責任。另外,虛假承諾、虛假宣傳是欺詐消費者,平臺有連帶責任,原來是退一賠一,現在是退一賠三。不足500元按500元算。所以,平臺的責任、電商的責任是很大的,應該要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遵守法律法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編輯:曾珂
關鍵詞:網店 賣過期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