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國企改革“鐵塔模式”
新建鐵塔共享水平從20%快速提升至70%,2015年減少鐵塔重復建設26.5萬個,相當于節約行業投資500億元,今年以來又少建鐵塔19萬個,可節約行業投資306億元,減少大量土地占用……這是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塔”)組建2年、正式運行22個月后交出的答卷。
“中國鐵塔并不是三家運營商鐵塔業務的簡單拼盤,而是向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改革嘗試。通過資本重組、引入國新控股戰略投資,進而建立起規范有序的法人治理結構,構建扁平精簡的組織架構,推行市場化的經營機制,真正產生了化學反應,成為了一個擁有嶄新機制的新企業。”中國鐵塔董事長劉愛力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力爭2017年底前上市,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
重組:公司治理力求規范有序
有業內人士指出,“管資本為主”是指在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資產應逐步盡數資本化、證券化,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條件,就是要有一套規范有序的法人治理結構。
劉愛力表示,對中國鐵塔來說,規范有序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歸納為“三化”,即:股權結構多元化、治理體系法定化、決策執行清晰化。“公司股權結構在成立階段為 中國移動 40%, 中國聯通 、 中國電信 均30%左右,三家大致相當,合理制衡。在注資階段,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由國資委直接監管),占比6%,三家運營商股比等額降低。”
同時,中國鐵塔嚴格按照《公司法》設計公司治理體系,細化股東大會、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的職責權限、議事規則,并納入公司章程。劉愛力補充說,“嚴格按章程議事、決策,切實防止‘一把手’說了算,防止內部人控制”。
此外,中國鐵塔還充分借鑒現代經理人制度的優點,破除董事會、經理層成員高度重合的傳統弊端,經理層中僅總經理進入董事會,是唯一的執行董事。董事會及董事長重在定戰略、議大事、控風險,總經理及經理層向董事會負責,責任到位,動力充足。
精簡:“小總部大產業”輕裝管資本
建立有效體制機制,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是新一輪 國企改革 的核心之一。
對此,中國鐵塔有著自己的理解,從組建之初就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堅持職能集中、機構簡化,盡量減少管理層級,重心下沉到地市一線。“公司總部設置9個部門,部門內不設處室,總部控制在100人以內,遠低于同等資產規模央企300人左右的總部人數。”中國鐵塔總經理佟吉祿告訴記者,“通過扁平化管理,既大幅精簡了相應管理人員職數,又保證了統一高效運行”。
同時,合理劃分總部、省、地市三級職責界面,突出強調了地市分公司的經營主體地位。總部和省分公司變傳統指揮控制為服務支撐,聚焦在戰略引領、環境營造、服務支撐、創新驅動、評價考核等方面。總部直接對地市分公司的能力建設與運營發展予以評價,全國方法統一、步調一致,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地市分公司加快成長、做強做優。加強區域經理、項目經理和客戶經理“三支隊伍”建設,充分給予基層一線“呼喚炮火”的權力,進一步調動和激發了基層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數據顯示,與行業內國際先進企業相比,中國鐵塔在部分效率類指標方面居于前列。例如,目前 美國 鐵塔人均管理鐵塔數為25個,而中國鐵塔則達到125個。
盤活:發力資本市場放大國資
中國鐵塔在 國企改革 浪潮中先行先試,堅持按市場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堅持資產增值保值,有效地放大了國有資本。
2015年10月以來,中國鐵塔通過市場化方式收購存量鐵塔相關資產,全國共接收存量鐵塔140萬個,按照最終評估值確定的總交易對價約為2034.8億元(其中支付股權對價約為1115.8億元,現金對價919億元),評估增值率為19.5%。據劉愛力透露,“未來中國鐵塔會進一步在資本市場發力,使國有資產有效盤活、增值,力爭2017年底前上市,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
“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有一個高效靈活的決策機制”,劉愛力認為,“中國鐵塔正是通過人員管理市場化、治理機制市場化來實現國有資本效益最大化和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人員管理方面,中國鐵塔打破國有企業傳統用人制度的條條框框,實施全員市場化聘用,從公司管理層到普通員工,原有行政級別一律取消,徹底“去行政化”。
在嚴格控制人員總量規模的前提下,做好人員與重點任務的結構性動態優化配置。同時,著力調動和發揮外部各方力量,特別是通過招聘部分退休人員和大學實習生這一非全日制靈活用工機制,發揮其在基站選址、地方關系協調及階段性、輔助性工作中的支撐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鐵塔非全日制靈活用工數量達到6200人。
治理機制方面,中國鐵塔針對鐵塔類產品單項目規模小、技術產品成熟、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推行了模塊化設計和清單式取費, 工程建設 效率提升30%;同時,結合站址獨立和屬地特征,提出了單站核算、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精細化管理目標和管理舉措。
除此之外,中國鐵塔還充分借鑒電商模式,建成中國鐵塔在線商務平臺,通過高度標準化模塊化公開采購,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引領上游供給體系變革取得初步成效。
“中國鐵塔依托 互聯網 ,發揮總部功能、實現了集中化管理,流程穿透一線、實現了扁平化管理。比如由總部集中管理人力資源、財務、物資采購,統一研發,統一IT支撐,初步構建了集約高效的管理和支撐體系,發揮了專業化、集約化優勢,提升了企業運營發展的效率效益。”佟吉祿表示,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所有人都在統一的IT支撐系統中操作并留有痕跡,使企業上下規范、透明運行。
(原標題:國企改革“鐵塔模式”:“重組 上市”盤活國有資本)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鐵塔 中國 國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