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自貿區要擔負起大力度開放新使命
自貿區要擔負起更大力度開放的新使命
上海自貿區三歲了,李克強總理11月21日考察上海自貿區,這是自2013年總理力促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三年來第三次考察上海自貿區。(11月21日中國網)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面積28.78平方公里,成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第二年,經批準,上海自貿區的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貿區作為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不僅在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改革措施上先試先行,還在全國首創自貿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并推及全國。
近日,有關浙江、遼寧、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新獲批設立的第三批自貿區消息,引發社會關注。與上海、廣東、福建、天津自貿區綜合性改革不同,新獲批的7個自貿區除浙江、遼寧是沿海區域外,其余均位于內陸,這符合中央東部與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大政方針。
新設立的第三批自貿區從沿海深入到內陸,改革試點的選擇上,更加呼應到國家戰略取向;諸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戰略對接,將與自貿區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此外,新設立的自貿區,布局上也更加凸顯地方特色,改革任務也有所側重。比如遼寧自貿區的設立和建設,無疑將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助推器;而陜西作為內陸省份,獲準成立自由貿易區,既是中央“一帶一路”規劃的具體體現,也是內陸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上海堅持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堅,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還強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
上海自貿區,李克強總理三年連去三次,如果算上2013年3月上海考察催生上海自貿區那一次,21日的這次考察,應該算是第四次了,說明自貿區這步棋,在總理心中占據一個相當特殊的位置。三年以來,自貿區改革經驗推廣落地、簡政放權等情況,一直是李克強總理牽掛的,考察足跡已遍及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四個自貿區等,去年4月22日,李克強到掛牌剛剛一天的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考察時,就喊出“自貿區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要大膽闖勇于創。昨天你們掛牌,今天我來為你們助力!”
自貿區三年的試驗,取得了很多改革成效,并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值得高度肯定!既然是“改革開放試驗田”,有成功也會有失敗與不足的地方,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制度創新,更需深耕細作,直指難點、痛點。
21日,李克強考察上海自貿區,總理點擊鼠標,為上海自貿區啟動一次“雙隨機”抽查,并表示,市場越公平,市場主體就越有活力。
筆者以為,中國自貿區要擔負起更大力度開放的新使命。從習近平總書記到李克強總理,最高決策層如此高度關心自貿區建設,充分體現黨中央更大力度開放的堅定決心,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開放促進改革的重大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要深化完善基本體系,突破瓶頸、疏通堵點、激活全盤,聚焦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制度、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等,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如今,自貿區已擴圍至11個,自貿區戰略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按照中央對各大自貿區發展的要求,筆者以為,自貿區應該往兩大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和探索。一是如何更好地把自貿區發展中“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外溢,形成輻射帶動,形成區內區外聯動發展局面,并以此為契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第二,要“創新”自貿區建設。隨著7個自貿區新獲批,自貿區建設要突出特色,突出重點,圍繞著“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任務,在定位策略上要遠觀全國“一盤棋”,打好“小算盤”,落實好國家既定的經濟方針政策,尤其是積極探索自貿區改革試點與“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進行對接,更好地協調聯動、互動。自貿區要充分利用好這塊改革試驗田,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自貿區 上海 開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