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北京副中心建設與文物保護協同發展

2016年11月29日 10:5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北京通州最新考古成果發布,今年以來,新發掘了一座漢代古城、千余座古墓

北京通州考古出土的文物

北京通州考古出土的文物

北京通州考古人員工作現場

北京通州考古人員工作現場

眼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如火如荼,讓不少北京通州市民充滿期待。除了地上建設,通州地下考古工作同樣引發關注:一塊塊待開發的空地被發掘出或長或方的墓坑,還有工作人員手持鐵锨、竹竿作業。11月2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舉辦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公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今年以來,文物部門在通州區發掘了一座漢代古城、千余座古墓,縱貫戰國至清代。

今年2月26日至9月28日,為配合副中心建設,北京市文物局、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責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通州潞城鎮胡各莊村、后北營村、古城村等地展開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

為確保考古工作順利進行,全國9家考古單位2000余名各類技術人員支援北京,共同完成了總面積達101.3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面積相當于142個足球場大。為保證不漏探,所有人員間隔1.2米,并排推進。潞城鎮上,作為考古工具的竹竿一度被買空。此次考古發掘面積4萬平方米,共發掘戰國至清代墓葬1092座、古代窯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條等其他各類遺跡數十處,出土陶器、瓷器、鐵器、料器、皮革器、玉器等萬余件(套)。

“新時期以來,北京城市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給文保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僅2014年一年,北京市考古數量和面積就遠超2012年和2013年總和。目前,北京考古常備力量大約800人,一個地方文物部門調集全國力量開展考古工作很罕見。”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有泉介紹,“由于工作量和人數劇增,一些考古制度已不適應此種情況。為此,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制定了《考古發掘單位管理辦法》《考古單位資料管理制度》《考古工地安全制度》等大大小小30多條新制度,保障考古工作有序進行。”

在發現的千余座古墓中,79%屬戰國至漢代。以往人們認為通州是自隋唐大運河開通才繁盛起來,考古發現將這個時間點追溯到了戰國,向前推進了近千年。“通州自2000年前的戰國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別是東漢時期社會繁榮、人口眾多,是宜居之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郭京寧說。

考古資料還表明,副中心的考古發現與天津、河北等地的同類遺存極為相似,證明了京東、津西、冀中地區自古以來在文化面貌上的一體性。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說,通州是中原農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間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區域,考古發現豐富了副中心的文化內涵,提升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文化底蘊。

更令人驚喜的是,考古人員在對副中心辦公區西北約2公里處進行勘探時,發現了漢代城址——路縣故城。“路縣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說。今年7月至9月,考古人員對路縣故城進行了總范圍約50萬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共試掘探溝11條,發現城墻基址、城內遺存、護城河和城外遺存四部分。在古城內,考古人員發現了漢代的錢幣、陶片、鐵錛等。

據統計,通州目前共有不可移動文物登記項目236處,具有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為代表的大量古建筑。從2000年至2015年,北京市、區文物部門投入經費1.4億元,完成50余項各級文保單位的修繕,三教廟、燃燈塔等3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得到保護,并對社會開放。

通州區文化委副主任楊根萌介紹:“副中心的地下文物保護工作將與工程建設相互支持、協調配合,將歷史元素融入城市建設發展中,使歷史文化傳承與副中心建設交相輝映,實現了歷史與現實、考古與工程的和諧與共贏。”于平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推進京東大運河、北京市文物收藏修復展示中心文化項目,打造以“三廟一塔”為中心的“通州味”傳統文化圈,打造通州、張家灣、漷縣古城及漢城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景觀,建設展示運河歷史文化和舉辦高端文物展覽、重大文化活動的副中心現代化博物館和一批歷史文化展覽參觀場所。(記者李雪 李佳霖)

(本文圖片由北京市文物局提供)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北京副中心建設 文物保護 北京通州 漢代古城 古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试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十页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天天高清在线3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