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給困難群眾送去溫暖的火焰
青海省政協創新履職為民辦實事小記
不是職能部門,手里沒有資金項目;并非業務專長,議政建言不同于一線工作———政協該怎樣為困難群眾雪中送炭,讓他們感到政協就在身邊?
幾年來,青海省政協在緊緊圍繞促進民生改善開展一系列協商、調研、視察、提案等履職工作的同時,創新實踐,搭建起為民辦實事的新平臺。
公益基金送溫暖
11月23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河南縣政協,縣政協代表青海省匯愛公益基金會向當地43戶特困群眾每戶發放了2000元救助資金。這是青海省匯愛公益基金會成立以來第三次在河南縣開展的扶貧助困活動。
成立于2013年11月的青海省匯愛公益基金會,是省政協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在熱愛公益的政協委員與困難群眾之間搭建的一個幫扶平臺。基金會的扶助對象是鰥寡孤獨老人、主要家庭成員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脫貧的特殊貧困人口以及重度殘疾人、因災因禍因大病致貧的農牧區特困家庭,并重點向青南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傾斜。
基金會扶貧助困,已成為本屆省政協工作的一個亮點和品牌。三年來,基金會為全省5561戶農牧區特困家庭發放救助金1108.6萬元,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在青海的海東市、黃南藏族自治州開展了“最美鄉村教師”評選,100名農村牧區的優秀教師受到獎勵;連續三年實施“育才圓夢行動”項目,資助家庭特別困難的40名大學生完成學業……
委員企業送崗位
一邊是有些群眾就不了業,一邊是部分企業招不上工。社會各界該如何協力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一邊是困難群眾就業愿望強烈,一邊是全省三級政協委員中有1200名企業家。政協該怎樣在兩者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青海省政協主動作為,從2013年4月起,在全省政協系統廣泛開展困難群眾就業幫扶活動,并在當年10月召開的省政協常委會議上圍繞促進充分就業開展專題議政協商。省政協將這項工作作為人民政協服務人民群眾的有益探索,作為政協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和重要抓手,通過大調研、大協商、大實踐,先后與600多家企業進行了協商,動員企業提供就業崗位6228個。
開展幫扶活動的兩年中,省政協組織省、州(市)、縣三級政協聯動,省工商聯及相關方面積極參與,鼓勵政協委員中的企業家拿出愛心就業崗位。通過政協協調安排、對接幫扶,有4204名困難群眾實現了較穩定就業。
這是一次聯系群眾的實踐,是一項影響深遠的履職——全省各級政協共組織100多個調研組、400多人參與調研,召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座談會120多場次,實地走訪困難群眾3000多戶。省政協還組成了8個調研督導組,分別聯點各州市和省政協委員所在的84家企業。省政協主席仁青加全程參與、積極推動,先后到海東等地調研活動開展情況。
幫扶活動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產生了廣泛影響。已在青海路暢工貿有限公司就業的困難群眾索南多杰、楊生英、仁欠措等表示,“政協這么關心我們,給我們做思想工作、幫我們找工作崗位,我們一定好好上班。”
殘疾朋友有信心
青海有30多萬殘疾人,大多分布在農牧區,普遍生活困難,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省政協十分重視和關注殘疾人事業發展,多次組織政協委員專題調研和視察殘疾人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5月15日是我國第26個全國助殘日。當天,青海省政協就“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和共享小康”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協商會上,9名省政協委員分別圍繞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環境、集中安置就業、農牧區就業創業等問題發言,與參會的分管副省長、省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協商。
協商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8月,省政府殘工委出臺了《落實全省殘疾人就業創業重點任務的分工方案》,并將工作進展反饋給省政協。按照方案,省財政廳等部門將于2016年底制定出臺青海省《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獎勵辦法》、《開展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公示實施方案》,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相關制度、優化福利企業發展環境等各項工作,也明確了牽頭部門、配合單位、完成時限。
協商會后,省政協還號召省殘聯、省匯愛公益基金會、各市(州)政協和殘聯組織,赴全省8個市(州)開展了扎實有效的調研和項目論證工作,確定了12名受資助的殘疾人創業代表及資助項目、資助金額。
9月21日,省政協領導與12名殘疾人創業代表齊聚一室,傾聽他們真情講述自己的故事,省匯愛公益基金會為殘疾人朋友發放了創業資助金。“有了這筆資助金,我就可以擴大殘疾人創業福利企業的規模,多招收幾個殘疾人朋友了,讓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絢爛的人生。”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的江西葉巴的發言,代表了大家的心聲,也讓捐贈者看到了暖暖的希望。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履職 為民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