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脫貧攻堅,“精神脫貧”不可忽視

2016年12月12日 11:12 | 作者:秦風明 李紅巖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近年來,各地通過強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給貧困地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農村和農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實惠。但筆者也發現,相對于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眾早日脫貧的焦急心情,一些群眾就顯得比較“淡定”,甚至希望扶貧工作能夠長期保持,讓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費的午餐”。

這種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脫貧,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達目的不脫貧”的“精神貧困”癥的情況,不僅令人擔憂,同時也引人深思。

據了解,在山西省壺關縣貧困農村,只要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可以享受年限不一、數額不等的精準扶貧貼息貸款、危房改造、異地搬遷或自建自購住房補貼等政策。被列為重點幫扶的貧困村群眾,都希望能享受到這一“免費的午餐”。絕大多數群眾在輪流充當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完政策紅利,得到一定實惠后,才愿意成為“脫貧光榮戶”。

對于急需脫貧致富的農民而言,這些貸款多屬于行政力量推動,確實有雪中送炭的效果。但是不少貸款人根本不考慮日后拿什么償還的問題,為國家信貸償還設置了難題,也為政府和農民的信用違約埋下了風險隱患。

另據了解,除了對低保“你爭我搶”,低保養懶漢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現象也令人憂心。

有一個單身漢被確定為“五保戶”后,不愿住進養老院,要求政府給他無償蓋三間磚瓦房,不蓋就動用上訪手段。有一個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發后都是痛醉一番,沒幾天就吃光花光。

不少村干部都反映,由于低保成了“福利”,人人都想“爭”,加之基層工作具體而復雜,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對村干部誤會很深,稍有不滿意就找茬謾罵。同時,村民因為爭搶低保矛盾尖銳,不僅影響和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村莊的“精神貧困”。

為什么盡管國家和幫扶單位不斷帶來幫扶項目和資金,但仍然拔不了當地“窮根”呢?究其原因有:

主觀脫貧意識差。一部分貧困群眾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觀念陳舊,脫貧意識不強,習慣靠補貼靠救濟靠政府,缺乏自強精神和能力。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不到位,欠賬太多。一座過水橋動輒幾十萬元,一條路從這個山頭修到那個山頭,每公里的代價少說十幾萬元,巨資投入往往也只能解決一兩戶人家的基礎設施問題。

農民缺乏致富手段。致富脫貧道路上缺產業、缺人才、缺抓手,經濟來源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耕地種植增收困難,沒有大的發展空間,養殖業規模很小,很難致富;缺乏發展技能,沒有支柱產業和致富帶頭人,勞動力缺乏,有些地方陷入了“空殼村”危機,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返貧因素多。因災返貧不可抗拒,因病因醫返貧時有發生,因教因學返貧比較普遍。農村彩禮普遍偏高、喪事攀比之風也是致貧的因素。

筆者認為,脫貧攻堅,要讓精神扶貧走在先。

將精神脫貧作為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氣移風易俗,提升農民文化內涵,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營造互幫互助的鄰里關系,倡導親情孝道,抵制亂攀比等不文明現象。

調整低保政策。對特困群體不但要兜底保障,而且要加大對全社會各類因災因病人群的應急救濟力度,不讓天災人禍使一人一戶陷入突發性困境。

適時整合惠農政策。目前,各類惠農政策和資金條塊分割、各自為政,不好形成合力攻堅克難。可以適時集中所有扶貧資金,搞好統籌協調、分配使用和監督管理。

用市場手段筑富民之路。要讓貧困農民徹底拔“窮根”,必須抓住智力扶貧這個關鍵,找準精準扶貧著力點。用市場化、產業化、制度化、社會化的長效辦法,取代一些急功近利行為。

編輯:韓靜

關鍵詞:脫貧攻堅 扶貧 農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 日韩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