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嬰兒對出生竟存有記憶 寶寶氣味喚醒媽媽“母性”
“其實,嬰兒對自己的出生是有記憶的,因此,這個孩子是以溫柔的方式還是一種暴力的方式被帶入到這個世界,長大以后,他的大腦能量、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和影響。”近日,來自美國的注冊護士、助產士芭芭拉·哈珀女士給中國的媽媽們帶來了這樣的最新訊息。
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近日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嗅覺是母子間進行溝通的化學通道,新生兒的氣味能夠刺激母親的神經獎賞回路。研究人員說,女人對抱在懷里的孩子,即使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也會感覺有一種想“吃了”的沖動,這是女人母性大發(fā)的一種自然生理反應。還有多項研究表明,除了讓母親想狠狠“咬一口”外,嬰兒的氣味還可以給母親帶來幸福感,使母性之花綻放。
自然分娩應是“不被干擾的分娩”,女人生孩子醫(yī)生請往后退一步
芭芭拉·哈珀指出,自然分娩應該叫做“不被干擾的分娩”,因為大自然本身賦予了母親和嬰兒有智慧和能力讓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不需要旁人施以外力來幫助。因此,媽媽在分娩時也應該處于她自己最自然的一種狀態(tài),她可以按著自己的需要去做,比如自由走動、哼哼歌、親近家人等等,只要她想,都可以去做,只要是這些事情有助于產程的順利進展就可以。
芭芭拉·哈珀建議,面對真正的自然分娩,“作為醫(yī)護人員,可以往后退,讓一切自然而然的發(fā)生就可以了。”這樣做與確保分娩的安全性并不相違背,醫(yī)護人員一方面可以繼續(xù)做出必要的監(jiān)控,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做好醫(yī)學干預的準備。“往后退”只是一種思維的變化,與現(xiàn)有這種非常強勢的地使事情發(fā)生的方式不同,醫(yī)護人員應該更多的是一個像母嬰守護人的角色轉換,而不是控制者。
生孩子時大腦和男女親密時環(huán)境一樣。作為自然分娩專家,芭芭拉·哈珀參觀過世界上53個國家的醫(yī)院,她發(fā)現(xiàn)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分娩的過程經常是靠藥物來激發(fā),時不時有人來檢查一下宮口等等。
芭芭拉·哈珀認為,這種依靠藥物激發(fā)分娩的方式,不能算是真正的自然分娩,因為這是由其他人來決定女人什么時候開始生孩子,而不是由產婦和孩子自己決定。
“女人生孩子的時候,大腦是需要跟做愛一樣的環(huán)境。”芭芭拉·哈珀說,試想,如果你和丈夫正準備親密,在柔和的燈光中聽著很有情調的音樂,突然有人破門而入,把音樂關掉,把燈開得亮亮的,甚至在你手臂上放一個測血壓的墊子,然后跟你說,我必須要確保你有一個安全的高潮。這種感受跟女人在生孩子時不斷被打擾的感受是一樣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大腦會改變女性身體內部分泌的物質。因此,更安全的生產是人生產過程本身自己發(fā)動起來的,女人生孩子的時候,她需要的是一個安靜、柔軟、光線較暗、沒有干擾的安全環(huán)境。
不要讓產婦孤獨地生孩子。你生孩子時,丈夫或親人在哪里?相信許多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對此,芭芭拉·哈珀認為,這是最糟糕的事情,這樣的產婦患產后抑郁癥的機率會更高。
如果有人陪伴的話,產婦更容易放松,而且更容易讓生產自然而然地發(fā)生,醫(yī)院要提供這種愛的感覺,其實這并不需要成本,但產婦的滿意度卻會得到極大提升。
孩子出生后一秒也不要離開媽媽,溫柔出生的孩子性情也溫和。孩子生下來后,通常是把寶寶抱去洗干凈、包整齊之后再抱回病房交給媽媽。芭芭拉·哈珀建議,這樣做的后果可能會讓孩子生病。
芭芭拉·哈珀說,這種做法就是把母嬰分開。首先會延遲母乳喂養(yǎng),女人分娩過程中產生的荷爾蒙,會因為孩子被拿走而中斷。其實,催產素和胺多酚在分娩結束之后還會不停分泌,所以孩子出生之后,不要把他包起來,不要給他戴帽子,也不要剪斷臍帶,而是光溜溜地送到媽媽那里,媽媽把寶寶抱起來,聞聞他、吻吻他、看看他。“這時候孩子是需要媽媽身上有益菌群的,媽媽陰道里的細菌對孩子也是好的。” 芭芭拉·哈珀說。
小嬰兒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聰明的多,他們完全靠著本能做事。嬰兒出生以后,讓孩子待在媽媽身邊非常重要,這也是成功母乳喂養(yǎng)的關鍵。母嬰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神經網絡或者整個大腦的神經布線都在發(fā)生著交流和對話。芭芭拉·哈珀說,新生兒才是真正啟動母乳喂養(yǎng)機制的始作俑者,你讓寶寶哪怕是在媽媽的胸脯上多待一個小時,母乳喂養(yǎng)的時間就可能會延長一年。
芭芭拉·哈珀建議:“如果孩子是被溫柔地帶到這個世界的話,這個孩子以后的性情就會比較溫柔溫和。如果說這個世界都是一群溫和的孩子們,就會去創(chuàng)建一個溫和的世界。”
寶寶的氣味可使母性之花綻放,能給新媽媽帶來幸福感
新生兒為何有超好聞氣味?上文中蒙特利爾大學發(fā)表在《心理學前沿》雜志上的上述研究的領導者Johannes Frasnelli博士說:“嗅覺是母子之間進行溝通的強烈化學信號,它能讓母親感覺到如美食一般的快感。我們的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作為這些信號的一部分,新生兒的氣味能夠刺激母親的神經獎賞回路。當人在饑餓的時候飽餐一頓。這實際上是人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Frasnelli博士和他的同事把15個女性分成兩組,一組女性是生育6周的母親,另一組女性未生育,給她們提供新生兒睡衣,并掃描她們大腦嗅覺神經對睡衣氣味的反應。掃描顯示,她們大腦尾狀核(尾狀核位于大腦,是獎賞回路區(qū)域的一部分)的多巴胺通路活動增強。與未生育女性相比,媽媽們大腦中與獎賞反應有關的部位活動更為強烈。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與愉悅、刺激和獎賞有關。
該研究也表明新生兒的氣味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它通過母乳喂養(yǎng)以及對孩子的保護欲,激發(fā)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情緒反應。在自然選擇中,母子間心靈相通是母愛的一部分,這種緊密相連對新生兒的生存至關重要。Frasnelli說:“可能是分娩中的荷爾蒙變化改變了尾狀核的獎賞回路,也有可能是那種體驗起到了作用。”
嬰兒氣味的信息素可喚起母性爆發(fā)。嬰兒剛出生后,只要母親與寶寶進行短暫接觸,母親就會記住自己寶寶的氣味。美國范德堡大學曾進行過如下研究:讓母親與剛出生的嬰兒進行短暫接觸,然后讓這位母親通過氣味從3個同日出生的嬰兒中找到自己的寶寶,結果準確率為61%。如果母子之間未進行短暫接觸,而是盲目尋找,那么準確率只有33%。另外,讓父親用同樣方法尋找自己的孩子,結果準確率只有37%,基本上相當于母親盲目尋找的水平。
之后,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學者也進行了詳細的實驗,如果事先讓母親與自己的寶寶進行10~60分鐘的接觸,那么90%的母親可以通過氣味找到自己的寶寶。如果事先接觸時間達到60分鐘,那么準確率幾乎為100%。
日本長崎大學醫(yī)學系還進行了如下實驗:首先收集出生后2~3日的嬰兒的貼身衣物,然后將其保存在零下80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以免氣味散發(fā)掉。當產婦生產4~5天后,把保存的嬰兒衣物給產婦聞,看自己孩子的氣味和其他孩子的氣味分別會對產婦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結果表明,當產婦聞到自己孩子的氣味時,會感到“欣喜”、“爽快”、“愉悅”等良好的感受,而對其他孩子的氣味則沒有這種效果。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不論是自己孩子的氣味還是別人孩子的氣味,都同樣可以給母親帶來“幸福感”,喚醒“母性”,緩解“不安情緒”。剛生產不久的母親,當聞到別人家嬰兒氣味的時候,也可以感到幸福,并充滿母性。
沒有懷孕、生產的女性聞到嬰兒的氣味時,并沒有對她們的情緒造成多大的影響。雖然所有參加實驗的女性都說嬰兒的氣味“好聞”、“喜歡”,但這與“幸福感”、“母性”、緩解“不安情緒”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也就是說,嬰兒氣味的作用只限定于那些剛剛生產,體內荷爾蒙處于特殊狀態(tài)的母親們。嚴格來講,嬰兒氣味中的信息素,對于處于特殊荷爾蒙狀態(tài)的母親們的大腦產生作用,激發(fā)了新媽媽的母性,并帶來幸福感。(盛實)
編輯:趙彥
關鍵詞:嬰兒出生 記憶 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