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骨質疏松患者 做按摩有危險
17歲少年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14歲男孩腰痛……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脊柱外科專家戎利民教授指出,脊柱疾病的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伴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的運用,脊柱疾病已經成為困擾全民的“現代生活病”。除了不良生活習慣可影響脊柱健康,已發生骨質疏松的患者盲目進行推拿、按摩,也會令病情雪上加霜。
唯有脊柱健康,才能昂首挺胸做人。該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董健文教授、劉斌副主任醫師則分別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防治、骨質疏松的預防講起,為“護脊”支招。
現場掃描:中山醫退休教授到場聽講
“刷完手機,覺得頭暈脖子痛的朋友,請舉下手。”講座開始前,廣州日報記者進行了一項小調查。舉手的人既有年輕的“眼鏡族”,也有中年男女,最后,一位老伯也舉起了手。久坐、常趴、運動不足,導致背痛、腰椎間盤突出癥、骨質疏松等疾病如影隨形,讓人難以挺直腰桿。
78歲的老伯李江年拄著一根比自己還高的不銹鋼拐杖,在聽眾席上特別引人注目。李伯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四五年了,輾轉到多家醫院治療,中醫西醫推拿都試過了,始終無法徹底治好。李江年在老人大學里學了推拿,經常自我推拿,這次聽到幾位脊柱專家說推拿按摩對于老人來說有風險,他連連表示“今后小心”。
戎利民: 背痛有原因 不能全怪脊柱
有些人腰痛,到醫院檢查,被告知是“下背痛”,是醫生弄錯位置了嗎?非也。“背可以分為上背和下背,下背就是我們說的‘腰’。上背疼痛一般是頸椎問題造成的,包括頸椎病,或者由肌肉的疲勞、緊張引發。”戎利民指出,白領一族經常低頭辦公,導致頸椎“壓力山大”。“我們研究脊柱疾病,需要先做出一個頸椎病動物模型。怎么做?就是把小兔放在籠子里,強制其低頭。結果,兔子也和人一樣,得了頸椎病。”戎利民說,引發腰背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脊椎的退變、感染、腫瘤等等,還有一些跟脊柱沒有關系。
有一個長期慢性背痛的患者,頻繁看專家門診,脊柱查不出問題,但他還是覺得痛。戎利民察覺他的眼睛有些發黃,懷疑問題出在他處,建議他做詳細檢查。果然,這名病人查出患有胰腺腫瘤,引發背痛的病根正是腫瘤。還有一個長期腰痛的女患者,有一天突然來找戎利民,興高采烈地說“我的腰痛全好了。我告訴你為什么?因為我的子宮內環取下來了”。戎利民說,下背痛最常見的病因是脊椎退變性的疾病,但也有不少女患者的病根出在婦科疾病上。
誤區一
腰背痛患者長期做按摩
經常有背痛的病人告訴戎利民,自己喜歡用按摩和推拿來緩解疼痛,過幾天不按就難受。
“我不主張腰背痛的病人去按摩。”戎利民說,人體的背部有一層層的肌肉,按摩手法可讓肌肉放松,所以按摩之后人會感到很舒服。但是,經常按摩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必須手法夠力才能放松肌肉、緩解疼痛,且越是頻繁按摩就越能受力。“外科醫生能分辨出病人有沒有長期接受手法按摩,因為這樣的人肌膜會慢慢增厚。”戎利民說,隨著肌膜的增厚,肌肉卻會萎縮,并不利于健康。
戎利民表示,有骨質疏松的病人更要避免推拿按摩,以免已經變脆的骨頭發生骨折。戎利民建議,有脊髓型頸椎病、腰椎間盤巨大脫出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能推拿按摩,尤其是重手法按摩。
對于腰背痛的人,最好的鍛煉方式是慢跑,一天30分鐘到45分鐘。戎利民強調,對于腰背痛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越是精神緊張,疼痛可能就會越發明顯。“有個病人進診室時精神十分緊張。我告訴他,‘痛導致的精神焦慮,可能比你本身的病變還嚴重。’”病人松口氣后,表示“不痛了”。
誤區二
補鈣“過猶不及”
或增腫瘤風險
提到補鈣,要警惕“過猶不及”。戎利民指出,成人的鈣的需求量,每天為600~800毫克。新的研究顯示,與每天補充150毫克鈣的人相比,每天補鈣超過600毫克的人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高了32%。過度補鈣,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戎利民表示,特別是在體內維生素D水平低下的情況下,再補鈣就會增加腫瘤和心血管病的發病風險。“每個人一天很難曬足太陽,因此最好能補充維生素D3。”戎利民強調,莫忘補維生素D3。
名家建言
董健文:腰腿痛未必是椎間盤突出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董健文介紹說,關于腰椎間盤的診斷和治療有不少錯誤的宣傳,最突出的問題是影像學的診斷和臨床的診斷混淆。病人做影像學的檢查,報告上說有椎間盤突出,但他可能只是單純的腰痛,其實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完全不同的。
董健文說,任何制造椎間盤壓力的生活習慣、不良姿勢等都可以造成椎間盤突出,尤其是長期操作電腦。
腰痛腿痛不一定就是椎間盤突出,盡管椎間盤突出是造成臨床腰痛、腿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董健文說,很多病人說自己有椎間盤突出,其實如果只是單純的腰痛或者是腿痛,而沒有腿麻,多數不是椎間盤突出癥。如果僅僅是腰痛,病人不需要緊張,因為還沒有影響神經。如果疼痛往大腿、小腿往下蔓延,就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了。
劉斌:測測骨質疏松風險
俗話說“人老骨先老”。中山三院脊柱外科劉斌副主任醫師指出,骨質疏松癥導致的骨折是最嚴重的后果,有骨質疏松的老人有可能在日常活動中被“擊倒”。
劉斌表示,借助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粗略測算自己的骨質疏松風險:(體重—年齡)×0.2。亞洲人骨質疏松的指數,大于-1,則為低風險,在-1與-4之間屬于中等風險,小于-4則為高風險。“如果一個體重50公斤的80歲女性,計算的結果就是-0.6,屬于高風險。”劉斌指出體重越輕,年齡越大,更傾向于發生骨質疏松。(記者任珊珊、伍君儀 通訊員江瀾、查冠琳、王冰瑾)
編輯:趙彥
關鍵詞:骨質疏松 按摩 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