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深圳市政協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用“質量”與“創新”讓消費者愛上“中國制造”
深圳市政協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定為2016年重要工作,3月至8月,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多次帶領市政協黨組、主席班子成員深入有關企業、銀行等單位開展調研,同時,圍繞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企業減負、產業結構、質量標準6個領域,組織市政協委員、社會各行業企業家代表以及專家學者進行調研、座談,并向500多家企業發出了調查問卷,最終形成了《關于深圳市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調研報告》,提出了44條建議,此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協六屆七次常委會議還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專題座談會。在扎實的前期調研和專題座談會后,此次委員議事廳,政協委員們將關注點聚焦在質量和創新上。
“國人之選擇從國外購買產品,這恰恰說明了國內企業提供的產品無法滿足國人的需求,供給一側出了問題,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質量。”車漢澍委員直言。
方小恒委員補充到,老百姓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日益提高,而有些產品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品質,以致把很多消費者逼到國外;李榕、夏俊等委員認為假冒偽劣商品影響了消費市場,亟須監管部門的重視。
“剛才大家講了企業和消費者的角度,我認為企業對于產品必須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葉亞麗委員說。
蘇日明委員說:“現行法規對偽劣產品生產者過多強調教育,處罰力度較弱,建議政府加強法治管理和法治普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了注重質量,產品創新也非常重要。梅春雷、葉亞麗委員認為,政府需要與企業共同承擔創新成本。“政府要把錢用到點子上,并將創新的主體交給企業,讓企業自己在市場中競爭。”
“創新首先是理論創新、知識創新,后面才是基礎創新、應用創新。”夏俊委員表示,企業創新要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把眼界放在全球的視角上,要比肩世界一流企業、項目、技術的目標,去競爭、創新。
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在創新上早就走在了全國前列。從2017年元旦起,購買家居時可享受“深圳標準”,即高于國標,比肩歐盟和美國的標準,而此標準已經通過深圳立法。委員們希望“深圳標準”能夠擴展更多的領域,讓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市場,把國人的海外消費拉回國內。
“繼續做好扶持企業、服務企業的工作,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將充分利用好‘一帶一路’機遇,讓深圳的企業‘走出去’。”“我們正在建立一個平臺,推動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監督。”……市經信委、市科創委、市消委會負責人分別做出了回應。
戴北方表示,希望委員能夠積極利用政協平臺參政議政,履行職能,繼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獻智獻力。(記者 宋嘯峰 見習記者 何文卿)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