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60年鑄就航天強國
12月27日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從2000年開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每五年發表一部航天白皮書,今天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是第四部航天白皮書。
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的成就
2016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6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走過光輝歷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白皮書介紹了2011年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重大工程,以及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首先是航天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神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航天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北斗二號系統全面建成,正式向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6顆衛星成功發射并投入使用。暗物質粒子探測、量子通信實驗等空間科學衛星成功發射,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其次是進入空間能力跨越發展。自2011年以來,截至2016年11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86次發射,成功率達97.7%。新一代無毒無污染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歷時十年完成研制并成功發射,是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工程。成功發射了新一代無毒無污染小型液體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等,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型譜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再次是利用空間能力大幅提升。在國家空間基礎設施方面,初步構建了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三大系統組成的骨干體系。截至目前,中國在軌衛星超過170顆,業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最后是國際合作深化拓展。截至目前,中國共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100余項合作協定。
不難發現,上述許多重要成果都是在2016年完成的。因此,2016年是中國航天取得最多豐碩成果的一年,更是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進程中關鍵的一年。
未來五年我國航天發展的主要任務
白皮書闡釋了未來五年我國航天發展的主要任務:一是實施航天重大工程,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完成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啟動實施以火星探測為代表的深空探測工程、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新的重大航天工程。 二是建設空間基礎設施,大力推動航天技術應用。加強天基系統、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統籌建設。大力推動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三是加強空間科學研究,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加強空間天文、空間物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等空間科學研究。四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和引導社會優勢資源、優勢力量參與航天發展。加快推動航天立法,保證航天活動規范有序開展。五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增進人類社會福祉。
中國航天發展的愿景和政策措施
白皮書提出了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的愿景:全面建成航天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積極貢獻。為了實現這個愿景,白皮書提出了多項政策措施。其中,有幾項引人人注目的措施:一是大幅提升航天創新能力。要推動建設航天領域研究基地,超前部署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幅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國家科技創新高地。為此,要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加強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體系,大力發展商業航天。要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政府購買航天產品與服務機制。三是加快推進以航天法立法為核心的法制航天建設。
2017年即將到來,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勇氣、有信心、有能力,將我國建設成世界航天強國,讓我國的航天活動成果,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增進人類福祉。
黃志澄 《遠望智庫》高級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航天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