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中國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

2016年12月28日 10:31 | 作者:王明生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下簡稱中國道路)以其高遠的價值追求、開放的世界胸懷、包容的文化視野、成功的偉大實踐,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不僅如此,中國道路還打破西方發展模式主導世界發展的壟斷格局,走出西方“國強必霸”的傳統大國發展模式窠臼,豐富了世界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方案與中國經驗,具有重大世界歷史意義。

中國道路豐富了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同不能只有一種色彩一樣,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個國家在社會發展道路上應尊重多樣性、尊重選擇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盡管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擺脫殖民枷鎖、獲得了獨立,但西方國家通過建構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和“西方中心論”等話語霸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將廣大發展中國家裹挾進西方體系,繼續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鏈條上薄弱且被動的一環。尤其是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世界格局出現新變化,西方國家似乎不戰而勝。這不僅鞏固了西方國家的強勢地位,而且將西方話語霸權推至頂峰,有人甚至將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現代化發展道路預言為“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一個國家究竟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最終要靠事實說話,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作出選擇。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堅持走自己的路,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0美元。中國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實現從一窮二白到建立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跨越,實現從物資極度匱乏、產業百廢待興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跨越,實現從貧窮落后到闊步走向繁榮富強的跨越。歷史以超出人們想象的大跨越和大進步,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出的中國道路作出了最生動的詮釋。中國道路的成功意味著西方“中國崩潰論”的崩潰和“歷史終結論”的終結,說明現代化并不一定意味著西方化。

中國道路的成功豐富了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世界上既沒有唯一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尊重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各國自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與實踐,是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中國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是一條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發展道路多樣化,尊重和維護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潮流和內在規律。

中國道路提供了人類實現和平發展的新模式

和平發展是中國道路的重要特征。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國在實現自身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還堅持正確的義利觀,踐行不爭霸、不稱霸、不結盟、不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的莊嚴承諾,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尊重其他國家自主選擇的發展模式,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促進各國普遍發展繁榮。這些都與西方一些國家通過建立殖民體系、爭奪勢力范圍、對外武力擴張實現發展的老路子根本不同。

縱觀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暴力”是其發展道路上的主旋律。新航路的開辟,開啟了西方大國崛起之門,也打開了西方殖民擴張的潘多拉魔盒。工業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世界市場的狂潮。為搶奪市場、瓜分世界和獲取霸權地位,新舊殖民主義者的矛盾不斷激化,以致引發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發達國家雖然不能再以赤裸裸的方式進行殖民掠奪,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仍然存在,國際“游戲規則”仍然主要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制定。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經常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旗號,強行輸出西方價值觀念,甚至直接使用武力干涉其他國家內部事務。美國學者亨廷頓直截了當地指出:“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為西方對其他社會的文化統治和那些社會模仿西方的實踐和體制的需要作辯護。普世主義是西方對付非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

歷史上,西方窮兵黷武式的發展道路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國強必霸”的“自然”意識。中國道路的成功,走出了一條能夠跳出西方霸權沖突歷史周期率的和平發展之路。和平發展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中國道路的內在屬性和本質特征。面對中國日益走向繁榮富強,國際上一些人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了就會成為其他國家的一種威脅。對此,習近平同志作出了明確回應:中國繁榮昌盛是趨勢所在,但國強必霸不是歷史定律?!爸腥A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敝袊吆推桨l展道路既是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身,又是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這種自信和自覺來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淀,來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所需條件的深刻認知,來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對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科學結論,是文化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

中國堅持和平發展,走出了傳統“國強必霸”大國崛起模式的窠臼,是中國根據時代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它既為中國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營造了有利國際環境,符合中國的利益;又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了貢獻,為其他國家提供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成功范例。

中國道路有助于發展中國家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

中國道路的成功開辟,不僅對中國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將對世界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能夠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中國道路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不僅使中國徹底拋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而且為人類戰勝貧困、為發展中國家尋找發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實例”。

20世紀中后期,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通過不懈努力,陸續擺脫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隨后,現代化建設成為發展中國家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F代化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展道路問題。選擇發展道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復制移植、照搬照抄;另一種是獨立探索、合理借鑒。一些發展中國家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所吸引,試圖通過模仿復制快速發展起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道路給這些忽略了本國國情的國家帶來了經濟畸形發展、社會矛盾凸顯、政局動蕩不安等諸多災難性后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合理借鑒人類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堅持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成功開辟了中國道路。

中國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雖然曾經站在大致相同的發展起點上,但由于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得到的結果可謂天壤之別:中國道路使中國發展成就輝煌,而西方道路則使很多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拉美新自由主義政策破產、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接踵而至的世界形勢下,中國不僅經受住了各種危機和困難的考驗,而且為本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因此備受世界關注。很多發展中國家從事實中認識到西方發展模式的弊端,發現了中國道路所具有的優勢和潛力,體會到了中國經驗的寶貴價值,因此更加注重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更加注重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模式。

其實,從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和發展邏輯看,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命運是相似的,都面臨著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歷史使命。在發展目標上,中國夢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都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道路的成功使中國從地域性存在走向世界歷史性存在,能夠為具有相似國情、相似命運和共同使命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我們的改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范圍內也是一種實驗,我們相信會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事業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p>

中國道路的成功開辟使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它不僅徹底洗刷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民族屈辱,根本改變了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而且重塑了中國的世界形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擴大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中國道路使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體現著人類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是人類文明發展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懊褡宓木褪鞘澜绲?。”中國道路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具有重大世界歷史意義。

(作者為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發展 道路 西方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 伊人网在线观看动态图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