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化+互聯網+金融”助推小微企業發展
如果把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眾多企業比作一個生命體,那么資金無疑是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血液。對于眾多中小微企業來說,資金融通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命脈。
目前,南京市有1.7萬多家文化企業,其中90%以上是小微文化企業,文化企業是典型的以文化創意設計、人腦智力思維為主的“輕資產”型企業,他們在經營發展中對于資金的獲取更加困難。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對此進行了有益探索,從“文化+互聯網+金融”產業融合的角度,通過開展文化金融中介服務、大數據信用服務、專業化特色融資服務、綜合文化消費服務等解決了文化小微企業發展難題。
建設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溝通合作橋梁
2013年11月,集團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具備綜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在財政支持和政策引導下,開展文化企業資源庫專業中介服務,讓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有效對接:建設文化企業資源數據庫,解決融資信息搜集難、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開展互聯網一站式融資服務,解決文化企業金融渠道不健全、融資路徑不通暢的問題;開展企業展示及協作服務,解決文化企業營銷和融資能力差、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截至2016年11月,中心入庫企業2237家,累計服務發放貸款64.31億元,其中基準利率貸款21.84億元,占比33.96%;信用貸款9.08億元,占比14.11%;初創期、成長期文化企業貸款49.83億元。
建設文化企業大數據信用平臺,解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難題
2014年初,集團聯合國內大數據金融領軍企業開發文化產業大數據信用模型,經過一年多時間,模型開發成功,并在銀行已貸款客戶中進行驗證完善。2015年3月, 集團和金電聯行共同成立南京金電文創公司,建設互聯網金融綜合平臺“莫愁信融”。在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廣新局、南京市財政局的支持下,金電文創和南京銀行緊密合作,設計出國內首個基于大數據信用的“文化征信貸”產品,為文化小微企業爭取銀行信用貸款,上線實施后迅速在南京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文化銀行得到推廣。
自平臺上線以來,基于大數據信用服務的“文化征信貸”產品已為二十多家小微文化企業提供大數據信用分析報告,其中多家企業已獲得信用貸款或銀行授信。
建設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解決藝術品質押融資難題
“莫愁信融”平臺在創新文化大數據信用服務的同時,還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目前“藝信融”“興信融”“穩信融”三大產品已上線運營,特別是平臺與集團藝術品板塊聯動,開發的“藝信融”藝術品質押融資服務,打通從藝術品鑒定、評估到藝術品倉儲、質押融資、拍賣變現全產業鏈,解決了大眾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質押融資難題,使高價值的藝術品實現了價值流通。
目前,以藝術品質押融資為核心的“藝信融”產品,已累計實現線上融資服務約1億元,集團藝術品質押融資服務業務總規模已近5億元。
建設互聯網文化消費平臺,解決文化消費與交易難題。2014年4月,集團聯合互聯網專業人才成立南京文創科技公司,并于次年上線綜合文化消費平臺——“文客網”城市文化消費綜合服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電影票務、演出票務、景區票務、文博場所票務等交易服務。2016年6月,南京市成功入選文化部第一批全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名單,“文客網”作為項目操作主體,未來還將探索消費金融拉動城市文化消費,進一步解決文化小微企業交易難題,推動地區文化產業發展。
目前,“文客網”平臺已經開通了文化資訊指南服務、電影/演出/文博票務服務,開辦了《南京城市文化指南》雜志,使用用戶超過20萬人,微信關注用戶超過10萬人。在“文客網”建設基礎上,南京文創科技公司進一步打造完成文化消費智能服務平臺,通過精選文化消費項目,精準投放政府文化消費補貼,該智能服務平臺及首批獲得補貼的演藝項目已于2017年1月正式啟動。徐循華 邊曉紅 江浩 于倩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文化+互聯網+金融 小微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