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蓮花紋在陶瓷運用上的演變過程探析
蓮花紋是我國的傳統裝飾題材,春秋戰國時期的銅器與陶器,普遍采用蓮瓣紋作為裝飾,而陶瓷上的蓮花紋是從佛教藝術中提煉出來的。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經濟文化和佛教的影響,蓮花紋表現形式日趨多樣,花紋種類日益增多,無論是皇家、民間還是在儒、釋、道藝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東晉開始再到南北朝的鼎盛時期,蓮花紋都帶有比較濃郁的宗教色彩。到了唐代,中華民族的巨大同化力將外來的藝術精華融入到本民族的傳統藝術中,陶瓷蓮花紋進入到成熟時期。宋代我國陶瓷裝飾藝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陶瓷裝飾題材日益豐富,蓮花紋作為我國傳統的陶瓷裝飾紋樣之一,日益世俗化。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八吉祥蓮花瓶
一、 蓮花紋的文化屬性
中國古代陶瓷蓮紋裝飾,有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與裝飾形式,歷經數千年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仍然活躍在當代人的生活和藝術創作中。蓮花紋飾作為最古老的植物裝飾紋樣之一,歷來深受中國人的喜愛,這和它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密切關系。蓮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最喜愛的花卉之一,古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贊嘆其外貌之美,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來贊其孤傲、高雅、純潔的品格。蓮和荷更有寓意吉祥深遠,集諧音巧聯,獨沐佛光為一身之絕妙。自古以來蓮花就被人們視為圣潔和祥瑞之物,人們對蓮花的鐘愛也已成為傳統的習俗。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花紋盤
蓮花紋是一種以佛教“蓮花”為題材的紋飾,稱為蓮花紋飾。蓮花在佛教文化影響中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符號,蓮花和佛教的淵源由來已久,如佛祖誕生時就有“步步生蓮”的傳說。蓮花是整個佛教的象征,以蓮花的純潔表示佛國凈土,佛教中用“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來贊譽蓮花的圣潔。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并一度廣泛傳播開來,而中國的驕傲“陶瓷藝術”也受佛教的影響有了濃郁的佛國色彩。“蓮花紋”之所以在中國的陶瓷藝術中有如此繁多的出現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佛教對中國人民生活的影響有著密切的聯系。蓮花在佛教中象征著精神的升華和理想完善的境界,蓮花的高潔寓示了佛教的教義精神,即真善美的集合。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蓮花是真、善、美統一的化身;而蓮花繪畫題材所展現的蒼翠幽雅、富于冷靜,給人帶來幽玄情趣的色澤正與道家所追慕的“虛、空、靜”、“以素潔為美”的境界相吻合。當儒家文化和佛、道教結合后,蓮花包含了中國人心中所有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并使中國人對蓮花紋飾的喜愛從一種集體的無意識的形式美和情感因素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二、 蓮花紋在陶瓷裝飾中的特征轉變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蓮花紋開始大量出現,這不僅是當時社會時代的外在反應,更多的是與人們所追求的往生的精神狀態相適應。蓮花在陶瓷作品中的運用從東晉的初露端倪到南北朝的鼎盛時期,蓮化紋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此時期的蓮花紋飾主要用于罐、尊、盞、缽、碗等器物上,這一時期罐類上的蓮花紋尤具特色,典型的藝術蓮花尊也就應時而生了。在技法上,除了延用重線淺刻外,還采用浮雕、堆塑、模印貼花等多種技法。蓮花是佛和凈土的象征,此時期蓮花的象征意義和佛教有很大關系,蓮花的風行也與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盛行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人們對往生凈土的信仰,把象征清凈高潔的蓮花作為了圖案標志,反映在某些生活陶瓷器皿上,從而陶瓷的裝飾藝術就產生了經過藝術提煉的蓮瓣紋圖案,并逐漸擴展開來。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花紋燭臺
到了隋唐五代后,蓮花紋漸漸減弱了宗教內涵,多了幾分生活氣息,陶瓷蓮紋的裝飾涵義開始有了本土化的寓意。同時由于繪畫藝術引入陶瓷裝飾領域,完整的蓮荷圖案、水禽蓮池圖案開始以繪畫的形式出現在陶瓷裝飾上,因而它的涵義也就被拓展得更寬更廣,并顯示出了偉大的魅力與獨特的風格,開始慢慢地變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與形式。“幻想的宗教世界已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把外來藝術的精華水乳交融地融入本民族的傳統藝術中”。隋唐陶藝蓮花紋飾的裝飾工藝除了沿用前代刻花等工藝外,印花工藝在這一時期很流行。這時期蓮花紋飾造型更加豐富,裝飾感也比前朝更強,而且還出現了新的裝飾形式,即寶相花紋,這種紋樣是綜合了蓮花、牡丹等花卉的優點,形成了一種更富美感的紋樣。這一時期的蓮花象征意義除了有佛教的象征意義外還有道教的象征意義,蓮花被賦予了道家仙氣。
宋代以后佛教世俗化,蓮花紋的裝飾雖然還有大量美好的作品出現,但宗教意味已經淡薄,蓮花已失去了其宗教含義而成為優美的裝飾題材。宋代蓮花紋裝飾風格簡潔明亮、秀麗典雅,荷塘風光、河池水禽、嬰戲蓮花等富有民間生活氣息的圖案大量出現,蓮花的形態更是婀娜多姿。宋代的吉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磁州窯、定窯的瓶、枕、盤、碗、罐上的蓮花紋飾,其裝飾豐富、姿態優美。其中以一花一葉的裝飾較多,器皿上的畫面用深而寬的斜向刀痕將荷葉的輪廓刻劃出來,同時舒展開的荷葉托起一朵蓮花,劃以淺而密的篦紋來表示花脈的葉筋,這就使整朵花的立體感增強了,也顯得更加地活潑有力。纏枝蓮的構圖多出現于碗、盤、瓶、罐等器物上,構圖也較為普通。蓮花紋飾此時的象征意義已經逐漸擺脫了宗教的干擾,民間的象征意義除了延續之前的象征女性的美麗純潔,以及象征生殖崇拜和美好愛情等之外,在宋人周敦頤《愛蓮說》的影響下,又多了一個君子的象征意義,很多文人喜歡以蓮花來比喻君子的優秀品質。
元代的蓮花紋裝飾工整繁密,蓮花圖像剛勁有力,體現了元代粗獷豪邁的民族精神。陶瓷上的蓮花裝飾手法開始向繪畫演變,極少有劃花、刻花。陶瓷蓮紋裝飾中的蓮瓣肥大,蓮瓣與蓮瓣間有空隙,瓣中繪有雜寶等各式紋樣,其繪畫精致,紋飾構圖嚴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大量出現。蓮花元素是元代青花瓷器最常見的裝飾,這種經過變形的蓮瓣俗稱“八大碼”,它是梵文的音譯,就是蓮花的意思。花瓣較尖,頂端向內收起,花瓣表面有很多裝飾圖案。外廓由外粗內細的兩道線構成,線條轉折生硬,顯得棱角分明。元青花蓮花紋飾的組成要素和基礎是基于宋代流行的把蓮紋飾,而把蓮紋飾又與佛教的瓶蓮紋飾有著構圖形式上的傳承性。元青花蓮紋類型豐富,而且構圖工整,表現出莊嚴和規范的風格,瓶、罐、壺等器物多在腹部或肩部飾蓮瓣及蓮葉紋。
明代的蓮花圖像裝飾性很強,無論是造型還是構圖,都達到了非常精致沉穩的程度,這時期的藝術特征是端莊敦厚富貴卻不浮華。明代在繼承宋元時期的蓮紋裝飾基礎上,對蓮紋裝飾有了更多的變化,多以纏枝、串枝形式裝飾器物。纏枝蓮紋圖案的構圖優美,枝葉連綿起伏、節外生枝、枝外生節,花葉都作了裝飾性的改變。連綿起伏的纏枝蓮,仿佛是蓮花的根長莖、莖生葉、葉長花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生長特點。纏枝蓮花紋的裝飾有著各種不同的形態,有的是以纏枝蓮紋為圖案的花瓶和圓盤,有的是在纏枝蓮花紋之中,以“暗八仙、八寶”等圖案來襯托。除了單純的纏枝紋外,還出現了大量與蓮紋合繪的圖案裝飾于陶瓷器皿的表面,如龍穿蓮、鳳穿蓮、纏枝蓮托八寶、纏枝蓮托梵文等。這一時期的蓮花紋飾中蓮瓣較寬大,排列漸緊,瓣與瓣間空隙漸小,以至于無,蓮瓣完全連在一起。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雙耳鹿頭尊
清代是中國彩瓷藝術的最高峰,隨著青花、斗彩、五彩以及各種釉上彩繪的出現和成熟,蓮花題材在陶瓷裝飾上更為多見。明代成化年間就已經開始出現釉上五彩,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則是五彩描金。素三彩的荷花紋瓶,運用礬紅勾勒出紅蓮的五彩,用素彩來勾染白蓮與碧蓮,可謂是高雅脫俗。清朝人們對繁縟的事物比較喜愛,“繁縟精巧”是清代蓮花紋飾的一大特點。清代纏枝蓮一改明代疏朗自然的風格,開始向繁密、規整、對稱發展,經過美化變形的花頭和枝葉,姿態萬千,裝飾性很強。清代時期的蓮花紋飾多以蓮花和童子,以及魚等其它紋飾組合在一起,“圖必有意,言必吉祥”,組合成能夠表達特定含義的一種寓意深刻的圖案形式。有關蓮花的吉祥圖案主要是以蓮、魚、鳥、童子、龍鳳等組合的吉祥圖案,如“雙魚戲蓮”“蜻蜓荷花”以及“鴛鴦戲蓮”,這些紋飾象征愛情幸福、婚姻美滿。陶瓷器上的蓮瓣逐步變形,即所謂異化,圖案化,或似像非像,更加具有裝飾性和生活化。
三、 結語
蓮花紋樣經過歷史的演變,無論是在儒、釋、道諸藝術中的特殊意義,還是民間簡單的圖樣裝飾中,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蓮花作為千百年來人們所寄托的追尋向往美好的載體,展示著清廉高潔的精神。每個時期由于社會習俗,個人審美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同,會使蓮花裝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蓮花紋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從寫實到寫意的轉變過程,由最初的生殖崇拜、宗教符號發展到愛情的象征,君子的代名詞。蓮花紋樣正是因為在陶瓷裝飾中易于刻畫、雅俗共賞、平易近人的各種特性而沿用至今,其生命力是強盛的。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的變化,蓮花紋樣它所表現的具體內涵也隨之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是它得以長期延續的根本所在。
編輯:陳佳
關鍵詞:蓮花紋 在陶瓷運用上 演變過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