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感悟“春節”蘊藏的文化力量

2017年02月03日 10:21 | 作者:季陸軍 | 來源:中國江蘇網
分享到: 

相比起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在如今年輕人的思維記憶里,東方的春節更多是吃吃喝喝串串門,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節日,要是一味地去責怪年輕人不懂事也不公平,看看社會輿論、學校教育對于西方節日的介紹推崇,再看看社會大眾對于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遺忘,傳統節日的沒落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這是個非常令人心痛的問題。我們談文化自信,必須要借助載體,中國傳統節日就是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最佳載體,而“春節”又是這諸多節日中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可謂盡藏其中。

秦淮河

資料圖 來自網絡 秦淮河燈會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紐帶。春節并不是漢族獨有的節日,在中國境內至少有 38個少數民族都將春節列為重要節日,例如滿族、蒙古族、羌族、京族等等。而在國外,海外華人更是一直把春節作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鞏固后代民族認同感的瑰寶。所以在春節里,國內的中華兒女,國外的海外同胞,也許語言不通、血脈不同,但是歡樂的氛圍卻已將所有人融合在了一起。何況還有韓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國,至今仍沿用著他們作為中華藩國時的“春節”傳統。中華帝國早已不復存在,但是,至少“春節”的存在,還能讓我們回憶起當年的輝煌和榮耀,這樣的民族自豪感所帶來的文化自信,是任何其他載體的宣揚所望塵莫及的。

春節是萬千家庭的臍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和諧幸福,才能帶來整個社會的和諧幸福,和整個國家的欣欣向榮。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就是一個完完全全屬于家庭的節日。在臘月里,全家人一起動手準備新年的吃食;在祭祖的日子里,全家人一起緬懷先祖認同血脈;在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圍坐桌旁吃“團圓飯”,“守歲”迎接新年到來……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風俗,都成為了凝結家庭感情的平臺。而中華民族又習慣于將“國”與“家”的概念融合,所謂“四海皆一家”,家為小國,國為大家。新年之中,家與家之間的拜年祝福又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社會關系的潤滑劑,并將這種和諧共生的關系上升到對國家利益的追求,即對“大家”繁榮昌盛的追求。

春節是民族信仰的寄托。“祭祀”是“春節”繞不開的風俗,也是最為重要的風俗,與當今世人逢春節便燒香拜佛的“祭祀”不同,傳統文化中的“祭祀”是另一番情景:“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民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只有“社稷山川之神”、“前哲令德之人”、“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金木水火土”、“名山大川、江河湖海”這五者享有“祭祀”的權利。透過這五者,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祖先對于大自然的敬畏與感恩,也感受到了他們對于古圣先賢的仰慕與推崇,這也才是中華民族的高尚信仰。

春節是傳統文化的延續。“傳統是圍繞人類的不同活動領域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是一種對社會行為具有規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時也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創造性想象的沉淀。”“春節”就是如此而來,從一代人傳到另一代人,再一代代傳承延續,飽含著中華民族每一代人的智慧,也蘊藏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因此,推崇春節,實質就是在大力推崇中國傳統文化;而淡漠春節,實質就在有意淘汰中國傳統文化。當我們忽視了“春節”、淡忘了“春節”,我們又有何資格再去談文化自信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春節 文化 力量 中國 傳統文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本久久2019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 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 | 日韩专区一区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