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福建僑鄉莆田推進“藝術扶貧”:為孩子播下希望的種子
藝術扶貧課后,莆田市偏遠鄉村小學的學生們展示自己繪制的臉譜。(資料圖) 陳丹妮 攝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文化館的兒童畫課堂里,每周六,都有一個名叫付星輝的孩子準時前來上課。
與班上普遍年齡七八歲的其他孩子略顯不同,已經十余歲的付星輝在課堂上顯得特別突出。付星輝是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學生。雖然比正常孩子在智力發育上有所缺失,但付星輝卻有著明顯的繪畫天分,上課時也格外認真。
2016年之前,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位于莆田市的鄉下,因為師資緊張,沒有開設藝術課程。通過“藝術扶貧”項目,荔城區文化館與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牽手,設立了藝術扶貧教育點,免費為孩子們帶去藝術課程。
在此過程中,付星輝的繪畫天分被發現。在結束了對荔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藝術扶貧授課后,荔城區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將付星輝帶到了文化館,繼續每周免費教他畫畫。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藝術扶貧”工程就這樣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許多沒有開設藝術課的偏遠學校的孩子們打開了藝術的大門。
“這些授課也許未必能讓孩子們從此走上藝術路,但至少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增進內涵修養,怡情怡人。”荔城區文化館館長黃金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藝術館專業文化工作者走進偏遠鄉村小學,為孩子們進行藝術教學。(資料圖) 陳丹妮 攝
自2004年起,福建省啟動“藝術扶貧”工作,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及因條件困難而難以進行文化服務的地區,組織藝術館專業文化工作者下基層進行幫扶。經過十余年的工作,福建省“藝術扶貧”網格已從省里向市區縣輻射。以莆田市荔城區為例,自2005年起,他們與北高東鄉小學、新度下坂小學、黃石慧下小學等多個學校牽手,建立藝術扶貧基地,常年下鄉免費進行美術、音樂等科目授課,讓這些較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能夠像城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放飛孩子們心中的藝術夢想。
除了授課,“藝術扶貧”工作還為這些偏遠的村子帶去了“大戲”。在黃石慧下,荔城區文化館將藝術扶貧與文化惠民相結合,每年固定在村里舉辦一場大型的晚會,讓全村共享文化盛宴。
而作為藝術扶貧授課點的黃石慧下小學的孩子們,就成了晚會上的小演員。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在日常授課所教的聲樂、笛子的基礎上,給孩子們編排完整的節目,為孩子們買好演出服,讓他們也有機會站上舞臺。與此同時,城區的孩子們也帶來了節目,和農村的孩子們同臺會演,交流聯誼。那一刻,舞臺上,城區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都是主角。
“其實我們起到的更多的是拋磚引玉的作用。”在莆田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宋國平看來,通過“藝術扶貧”工作,很難肯定地說會不會走出幾個未來與藝術有關聯的學生,基層的“藝術扶貧”工作更多的是激發、啟蒙、引領的作用,“這些偏遠地方的孩子,沒機會接觸藝術課,藝術扶貧能夠讓他們接觸到不同的東西,這就是一種拓展。”
“但我們希望在這些小學生的頭腦里能播下種子,播下希望。萬一夢想實現了呢?那它就不是夢想,就是現實。”宋國平如是說。
經過十多年的工作,“藝術扶貧”工作在莆田市已經形成了市區鄉鎮完整的網格化格局,文化館的藝術資源優勢,已經逐漸轉化成為了偏遠地區學校師資教育方面的一個組成,在藝術普及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過,宋國平表示,單純依靠文化館干部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未來,宋國平希望能夠動員更多的人,以文化志愿者的方式下到基層,讓更多的孩子能有機會,感受到藝術的美好。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藝術 孩子 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