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讓更多“老字號”到股市中閃光發亮
作為優秀民族品牌和傳統商業文化的集中代表,傳承百年的老字號企業將迎來政策的密集扶持。日前有消息稱,包括實施“互聯網+老字號”工程,引進各類社會資本,鼓勵老字號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等多項政策舉措將密集落地。
“老字號”要有傳承、要有規矩,同時也要有變化并跟上時代的腳步。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日新月異,部分“老字號”企業積極轉變經營方式,開拓業務領域,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而資本市場在促進“老字號”發展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在A股上市的公司中,我們能尋覓到不少“老字號”的身影:全聚德、云南白藥、片仔癀、馬應龍、九芝堂、開開實業、恒順醋業、白云山、老鳳祥、王府井、豫園商城、瀘州老窖、青島啤酒、桂發祥……
通過資本市場,這些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比如,全聚德、云南白藥和青島啤酒等通過實施兼并重組、連鎖經營、統一品牌管理等方式,不斷擴展市場占有率;同仁堂則成為應用現代科技提升傳統產業的典范。
“老字號”不僅是國家商業的根基與脊梁,同樣也是國家文化的體現。可以說,“老字號”企業的發展不僅得益于自身發展,資本市場同樣為老字號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開放的市場意味著一個企業是在和全世界的同類企業競爭,老企業更需要依靠本身優勢極速發展才行。但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實是,大部分“老字號”企業目前存在的困境就是規模小,融資難。因為“老字號”主要靠作坊式生產,勞動密集度高,技術附加值低,除了有秘方的餐飲業和制藥業,同業替代性較高。另外,大部分“老字號”通常缺乏資金支撐,懂得現代化經營管理的人才匱乏,企業沒有建立一個比較良性的經營機制和公司治理機制。
也正是基于這種背景,一些“老字號”開始尋找突圍路徑,而上市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式。于是,我們看到,一些曾在歷史長河中閃光的金字招牌,正通過資本市場不斷地續寫未來。比如,某家餐飲類“老字號”企業,在上市當年的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僅為91662萬元與6432萬元。4年之后,營收和凈利潤就分別達到180231萬元與12918萬元,實現了翻番。
除了上市這一途徑,“老字號”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方式還有很多。商務部等16個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鼓勵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機構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起設立老字號投資基金,對品牌價值高、發展潛力大的老字號加大資金、管理和技術投入。
助力“老字號”發新芽,資本市場很給力。期待未來資本市場能給更多的老字號帶來更多的精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老字號 企業 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