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燈火闌珊處 他們為一生真情守望

2017年02月13日 13:41 | 作者:新華社記者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燈火闌珊處,他們為一生真情守望

新華社記者

吃元宵、賞圓月、鬧花燈,元宵節帶來了家家戶戶團圓與歡慶的時刻。

在這樣的歡樂氣氛中,也許你不會知道,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心里還有一份別樣的惦念:自己平時幫扶的對象這個節過得好不好?趕回家團圓的人們此刻能否順利坐上公交車?去國外學種植技術的農民兄弟們學得怎么樣?……

這樣的牽掛,有的已持續了許多年。元宵節的燈火闌珊處,他們為一生真情守望。

129476023_14868289696471n

2月11日,在杭州公交集團三公司擔任公交司機的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孔勝東(左)在杭州東站東廣場做志愿服務。新華社記者 張璇 攝

回家路:因他護送不再寒冷

每逢元宵節,人們在全家團圓之時,還要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極為熱鬧。

但是,對于在杭州公交集團三公司擔任公交司機的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孔勝東來說,今年的元宵節,注定又無法和家人在一起熱鬧了。從事公交司乘工作24年來,自己從沒能陪家人過過一個元宵節。

11日3時,整座城市還未蘇醒,孔勝東已起床開始收拾,準備前往杭州東站公交始發站。中午在調度室,孔勝東忙碌地和其他黨員志愿服務隊員做著準備工作,為的是給堅守在崗位上的同事們送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

“今天,杭州有上萬名公交司機因為工作無法和家人團聚,這碗湯圓能讓他們感到溫暖。”他說。

孔勝東還有另一個為許多杭州市民所熟知的角色,是每周六晚在中山北路百井坊巷路口堅持義務修車31年的“修車師傅”。

元宵節,夜幕漸漸降臨,沿街亮起了各色霓虹。孔勝東仍在31年來每周六晚上一直出現的位置,熟練地維修著自行車。

“無論是作為公交司機或是修車師傅,我都希望能讓人們回家的路更溫暖。即使要犧牲一點自己的‘小家’,那也覺得很值得。”孔勝東說。

困難群眾就是親人:這一幫就是6年

元宵節,華燈初上。在江西崇仁縣,70多歲的盲人夫婦章興和家中仍是一片漆黑。但他們吃著老大哥寧宏昌一早送來的湯圓,心里亮堂堂、暖融融的。

元宵節一大早,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83歲的寧宏昌左手拎著一袋子湯圓,右手提著一袋子蜜橘,去給他的“親人”——住在巴山鎮的章興和夫婦送節禮。

寧宏昌是崇仁縣原政協主席,1996年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幫助了60多名困難群眾。“只有退休的干部,沒有退休的黨員”是他的口頭禪。

寧宏昌和章興和夫婦的這份情誼是從2011年開始的。章興和夫婦租住的房子地勢外高內低,三伏天都特別潮濕,全家深受風濕之苦。寧宏昌偶然得知他們的困境后,自掏腰包請人用水泥沙石將房子地面抬高,讓這個家又“晴朗”起來。而這一幫,就是6年。

在老寧眼中,親人不僅限于血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人民也是親人。就在2月9日,老寧把剛領到的8000元“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獎金,拿出一半交特殊黨費,剩下的留著繼續幫助他人。大年初二,他還給所在社區的17名環衛工每人送上200元紅包,這些環衛工大多來自社區的困難家庭。

如今的老寧只想三件事:一是有生之年,還能為百姓做些什么;二是身體健康,才能幫助更多的人;三是幫助更多人,并把這種美德傳給子孫。

守望老船:讓科考隊員安全回家

11日是元宵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母船“向陽紅09”正駛向目標作業海區--西北印度洋。

“向陽紅09”船輪機長劉軍和往常一樣,不到6時起床,第一件事是去機艙巡查一遍,再回房間洗漱。

“出海我一直有這個習慣,睡覺前和起床后,都去機艙挨個設備看一遍。”劉軍11日通過衛星電話對記者說,“從船離開碼頭那刻起,我們就肩負著讓船上所有人安全回家的責任。”

輪機長負責船舶所有機械設備正常運作,大到為船舶提供動力的主機,小到一個燈管。從2007年“向陽紅09”船改裝為“蛟龍”號母船開始,劉軍就一直擔任這艘船的輪機長,10年間為“蛟龍”號120余次下潛提供了船舶保障。

包括船長在內的船上其它崗位都已換人好幾撥,而輪機長一直是劉軍在堅守。因為“向陽紅09”船齡已39年,如果按人年齡計算,早已超過百歲。這艘船上有技術精湛、責任心強的劉軍,大家最放心。

“這次出航前,船舶進行了大修。開航后一個星期一些新設備互相磨合會有小故障,需要及時檢查和排除,這幾天都是凌晨才睡。”劉軍說。

元宵節當天,船上組織打牌和跳繩等文娛活動,劉軍和輪機部機工都顧不上參加,在船舶最下方的機艙忙活。“每個出海的人都牽動著一大家子的心,船舶安全是首位,我們一點都不能馬虎,要讓船安安全全回到碼頭。”劉軍說。

壟上行走數十年:節日里不舍的牽掛

晚上5時多,忙碌了一天的趙亞夫才回到家。因元宵節的到來,窗外的燈光格外靚麗。鞭炮聲陸續響起來,等候他多時的老伴端出早就準備好的元宵。趙亞夫聊起來,還是沒有忘記他白天和一幫人談起的話題。

元宵節當天,趙亞夫卻沒在家休息,他心中還惦念著一群人。一大早,他便來到了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鎮人民政府會議室,和從日本研修回來的茅山鎮農民進行交流。這批農民此次去日本考察學習葡萄種植技術,而趙亞夫正是這次交流的牽線人。

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今年76歲的趙亞夫已榮獲多項榮譽,在農村扎根半個多世紀,卻依舊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

“雖然今天過節,但我不想錯過這個交流會,很想和他們聊一聊。”趙亞夫說,“上午和他們交流,下午還有兩名大學生找我咨詢問題。”

在趙亞夫的牽頭下,茅山鎮從1989年開始和日本山梨縣的農業專家交流葡萄種植技術。通過各方努力,茅山鎮的葡萄園從零起步發展到現在四萬多畝,極大地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雖說是元宵節,但趙亞夫覺得不能放下幫農民致富的思路。“我明白農民的不容易,只要還干得動,就要盡自己的一份力讓他們過得更好。”

元宵節的“鐘擺”:心在一起,累也值得

早晨5點鐘,上海的天還沒有亮,賀頻輕手輕腳起床、做起了包子。當天是元宵節,他要在這個美麗的大城市做一次“鐘擺”。

今年57歲的賀頻是青海省小島文化教育發展基地信息宣傳科科長,這次他帶妻子一塊回上海老家過年。賀頻的妻子早年查出視網膜色素變性,隨后視力嚴重衰退直至近乎失明,生活需要依靠賀頻照顧。今年,是賀頻照顧妻子的第35個年頭。

由于妻子眼睛不方便,沒辦法和自己一起去父母那里,所以只能自己來回跑。為妻子和小孫女留好早飯后,賀頻出門換乘了多次公交車,2個小時后賀頻走進了父母的家。在廚房他開始忙活起了與父母的午飯。11時多,賀頻與年近90歲的父母一道圍坐在餐桌上,吃飯聊著家常。

吃完午飯,賀頻話別父母原路返回。接近下午3時,賀頻回到妻子身邊。歇了一會,賀頻又開始張羅起了與親家兩口、女兒女婿一家人的晚餐。

“這些年累是累了點,難是難了點,但一家人只要心在一塊,人能團圓,累點、難點也值得。”賀頻說。(記者袁慧晶、張旭東、魏一駿、張璇、朱筱、馬勇)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元宵節 團圓 鬧花燈 牽掛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女神AV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在线观看 | 天啪天天久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亚洲国产午夜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日韩一区欧美一区a | 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