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食客”們小心!以后這些野生動物吃一口將留案底
2月份,“穿山甲公子”、“穿山甲公主”等一系列食用穿山甲事件在微博上的曝光,引起社會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高度關注。上述案件的涉案嫌疑人正在逐一接受調查,并將面臨處罰。而各位“食客”們也要小心了,自2017年起,“獵奇”、“貪嘴”的行為也可能會留下案底。
穿山甲。中新社發 CNA 攝
新修訂并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在此,為幫助大家“擦亮眼睛”,特別整理了一些很容易被端上餐桌,但卻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請拒絕消費,謹慎下嘴。
01娃娃魚
娃娃魚。中新社發 仲雁銘 攝
學名“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多見于中國南方各省。由于經濟價值較大,大鯢常被捕捉食用,加之江河污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致使大鯢數量銳減,許多地方資源枯竭,甚至瀕臨絕滅。
目前,只有人工繁殖子二代以上的娃娃魚才可以食用、開發利用,也就是“孫子”輩娃娃魚,可以食用開發。但前提條件是經營者必須有合法的營業資質。
02中華鱘
長江江蘇段發現珍稀中華鱘幼苗 周翔 攝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本草綱目》記載:“其肝主治瘡疥,其肉補虛益氣,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補虛下氣,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殺腹內小蟲。”由于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極高,到目前中華鱘幾乎被捕食殆盡。2013年、2014年,監測長江均未能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專家預計,中華鱘這個長江旗艦生物種群面臨滅絕。
但目前,中華鱘的人工繁殖技術已經日漸成熟,但不具備合法資質的商家出售的仍可能是野生中華鱘。
03“鹿肉”
野生麋鹿。中新社發 周古凱 攝
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比如,麝(所有種)、白唇鹿、馬鹿、梅花鹿、水鹿、麋鹿、駝鹿等大多數野生鹿類都屬于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因此,對于擺在面前的鹿肉、鹿茸還是要謹慎一點。
04野牦牛
野生牦牛標本。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在青海、西藏等常有牦牛類土特產,但需要注意,野牦牛也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05珍稀野生鳥類
保護區野生鳥類:細嘴松雞,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中新社發 楊樹海 攝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中國的一些城市地區都有捕食野生鳥類的現象,直到今天,不少野生鳥類雖然已經是國家保護動物,但在餐桌上仍然容易見到。
在中國的西南山區,濫捕濫獵山斑鳩、畫眉、領雀嘴鵯、紅耳鵯等國家保護野生鳥類仍十分猖獗,當你在飯館見到外形獨特、不太常見的鳥類時,就應該注意了。
專家提醒,野生鳥類從未進行過免疫,食用野生鳥類容易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傳染病,還有可能傳播包括鸚鵡熱、新城疫等10多種傳染病。近年來,在利益的驅使下,中國連續發生了多起投毒獵殺候鳥等野生動物案,食用被毒殺的野鳥,也將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
到這里,小編發現,可能被端上餐桌的野生動物根本無法全部列舉。用一位網友的話形容:“只有大熊貓是不被吃的。”
2016年,全國發現的林業行政案件共造成損失野生動物24.9萬只(其中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821只)。重點野生動物損失數量大幅增加。2016年全國涉及野生動物案件較2015年增加1624起,上升33.32%。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損失數量較2015年增加4434只,上升130.91%。
保護野生動物形勢日趨緊迫。但在一些人看來,吃高價野味、穿高級皮草仍被當做炫耀的資本,也成為濫捕濫獵源源不竭的動力。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正是對這些不良風氣說不,從規范消費者行為出發,從根源出發,為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掀開新的一頁。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這些野生動物 吃一口將留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