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環保項目要在基層落地開花
改善環境質量,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需要項目支撐和資金投入。然而,環保項目如何在基層更好實施,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基層在環保項目實施方面有以下困難:一是項目資金配套難。環保專項資金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套。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些地方財政困難,配套資金難以落實,影響項目的落實。
二是績效考核越來越嚴格。隨著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深入,必然要求對環保專項資金污染防治項目實行追蹤問效,真正形成對環保專項資金污染防治項目從預算安排到預算執行,再到資金績效評估的全過程管理監督鏈條。各地環保和財政部門聯合出臺了環保專項資金績效考評和獎懲暫行辦法,對各地環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綜合性考核與評價。資金保障方面,主要考核環保專項資金安排、使用管理、資金撥付進度等方面的情況。績效考核結果與資金安排掛鉤。沒有達到績效考核目標要求的,則予以通報批評,責令其限期改正。基層環保部門承擔的責任更大,一些項目實施單位感受到了錢不好用的壓力。
三是項目競爭入庫前期及實施監管時沒有相應的工作經費保障。環保項目的爭取需要有很高的成熟度,需要有資質的單位編制實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價等前期手續。項目實施單位會擔心項目爭取不到位,還增大了業務費開支。
四是環保項目涉及部門多,綜合監管難。以重點流域污染防治項目和良好水體生態保護項目為例,治理內容涵蓋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農村飲用水保護、生態修復、產業結構調整等內容,涉及水務、林業、農業、發改、經信、國土資源、旅游等部門。環保部門負責污染防治統一監督管理。作為項目申報牽頭部門,從體制機制上還難以真正履行統一申報、綜合監管的職責職能。
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離不開環保項目支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予以改進。
一是分類確定環保項目配套標準。對環保能力建設項目仍然按照現有標準配套,配套及項目運行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對工業污染治理項目實行“以獎代補”,凡是納入環境質量改善的項目,企業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達到治理要求的,給予“以獎代補”,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50%。對農村污染防治項目實行全額補助,不增加農民負擔。對重點流域污染治理項目,通過實施上下游水環境生態補償的辦法多渠道籌措項目實施資金,切實減輕上游省、市、縣區、鄉鎮實施項目資金配套難的壓力。探索社會化合作模式,解決項目建設運營中的資金技術問題。環保公共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及農村環保項目都應增大補助力度,大幅度減少配套比例。
二是實行項目實施責任制。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管理的有關規定,實行法人責任制、合同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項目承擔單位對資金籌措和管理、施工建設、技術方案、設備采購以及建成后的設施運行全過程負責。環保部門應高度重視項目監管工作,結合各地實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督促項目承擔單位規范建設程序,按規定使用資金,提高項目建設質量,確保達到項目預期建設目標。落實屬地管理原則,所有項目下達后,由財政、環保、審計部門與項目實施單位簽訂責任書,細化落實績效評價的項目管理、目標完成、項目效果評估要求。項目完成后,要實施現場評價和非現場評價,客觀、公正、準確地反映評價情況,嚴格獎懲。
三是保障監管基本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認真落實“保障一線環境執法用車”、“要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將環保部門納入相應級次的財政預算體系給予保障”等基礎保障條件,確保基層環保部門有能力辦事、有積極性辦事。
四是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在建立環保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解決本地區環境保護重大問題,強化綜合決策,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專門的環境保護項目工作組,統籌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環境保護項目綜合儲備,科學規劃,動態更新,厘清職能職責,發揮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的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項目 環保 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