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取包裹新規見證競爭的殘酷與美好

2017年03月01日 09:52 | 作者:晏揚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市場競爭的好處在于,誰重視消費者訴求和用戶體驗,誰就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固步自封、高高在上,誰就會被消費者拋棄。

t01ff9c7477ec4b433c

從今年3月1日起,修訂后的《郵政普遍服務》標準正式實施。根據新標準,中國郵政一直沿用的包裹自取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由原來只投遞領取通知單、用戶自行到郵局領取,改為按郵寄地址投遞包裹實物。(新華網2月27日)

“不用再跑郵局了!”媒體報道此事時,紛紛使用了這樣的標題,很有點“喜大普奔”的意思,同時也很吸引讀者眼球。相信一些讀者看完后不禁“呵呵”:都什么年代了?去郵局領包裹,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是啊,現在還有多少人去郵局寄包裹呢?除了一些民營快遞公司不到達的偏遠山區只能通過郵局包裹寄達,肯定不多了。人們要寄包裹,打一個電話,快遞小哥就跑來了,快遞小哥態度之熱忱、服務之周到,讓人看著就舒服。很少有人通過郵局寄包裹,自然很少有人跑到郵局領包裹。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質疑郵局投遞包裹的方式:用戶寄包裹時寫明地址并付了錢,便與郵局形成了服務合約關系,可包裹寄到目的地后,郵局卻不按地址送包裹上門,而是投遞通知單,讓接收用戶自己到郵局領取。這意味著,包裹并沒有按合同約定的接收地址投遞到位,差了幾公里,這顯然是服務質量的縮水。質疑很有道理,奈何郵局向來如此,“上面”就是這么規定的。久而久之,人們也就習以為常。

再后來,如你所見,隨著民營快遞業的發展,人們不再跑郵局寄包裹,也就沒人質疑郵局投遞包裹的方式,完全無所謂了。郵局如今改進服務,送包裹上門,真讓人五味雜陳。

想當年,郵局是一個熱鬧的所在,人們寄信、拍電報、寄包裹、匯款取錢、打長途電話都要到郵局。后來互聯網和手機普及了,銀行轉賬也越來越方便,導致各項郵政業務規模一落千丈,郵局門庭冷落。但是,寄包裹業務的發展潛力巨大,而郵局無論在物流網絡、營業網點還是用戶信任度上,都有著民營快遞不可比擬的優勢。只可惜,郵政包裹業務相比民營快遞業務并沒有體現出優勢,令人惋惜。個中緣由,究竟是競爭意識太差,還是缺乏競爭的動力?

話說回來,真得感謝快遞行業的開放,否則,現在寄包裹、取包裹還得跑郵局,郵寄包裹還得八九天甚至更長時間。市場競爭的好處在于,誰重視消費者訴求和用戶體驗,誰就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誰固步自封、高高在上,誰就會被消費者拋棄。市場競爭就是這樣殘酷,同時也是如此美好。(晏揚)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包裹 郵局 競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日本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亚洲中文第一字幕 | 午夜飘花国产精品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日韩经典欧美高清一区二区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