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李惠森委員:中醫中藥需關注源頭管理
★新聞背景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設立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專門篇章,更明確了中醫藥的重點任務,同時在全篇多處提及中醫藥,將其融入健康中國建設各方面。2016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正式頒布。
“中醫藥是我國的傳統瑰寶,對人類的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前,中醫中藥也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接受,正在進入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中醫中藥要走向健康、持續的發展,需要特別關注源頭管理的幾個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惠森指出:中藥材產業鏈是一條特殊的產業鏈,從上游的農業種植到中游的工業炮制再到下游的藥品銷售,價值逐漸放大。大多數中成藥企業管理規范,具有一定規模,工業化、自動化水平高,利潤水平相對合理。但上游中藥材種植整體呈現“散、小、亂”的情況,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規模化生產比例偏低,產地加工落后粗糙,機械化程度低,現代化技術應用滯后。農戶沒有能力掌握種植規模、庫存情況及市場未來價格變化趨勢,往往跟風種植,加之議價能力弱,導致藥賤傷農現象時有發生。
“這種產業鏈脫節嚴重影響整個中草藥行業的未來發展。如何梳理各相關方的貢獻和利益,引導建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定價機制,如何進行‘工業反哺農業’,鼓勵產業鏈價值適當向上游分配,都是關乎行業持續發展和保障消費者利益的重要問題。”李惠森說。
李惠森為此建議:“提升種植效益。加大對中藥資源保護的直接財政投入與幫扶力度,切實幫助種植戶增產增收,同時促進解決‘三農’問題;建立科學的種植規范,對農民進行種植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現代化的農業工具和手段,提升種植效益。”
目前,在中藥材行業中還存在著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染色采青、農殘重金屬超標等諸多亂象,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更影響到方劑、成藥、保健品等功效,甚至危害到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嚴重阻礙了優秀中醫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李惠森注意到:“過去一年,藥監局多次飛檢,體現了監管部門對行業問題的重視和整頓決心。同時,中醫藥法的出臺,從立法層面強調要加強對中藥生產經營的監督,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相信未來行業的規范化與法制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李惠森建議:建立與推廣創新生產組織方式、規范種植管理流程、提升科技應用水平、建立合理分配機制的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提高中藥材的品質標準,加速推進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形成誠信有序的市場運行機制。
為動員更多力量投入中醫藥事業,李惠森建議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如龍頭企業、科研機構、金融與保險服務機構等,參與中藥源頭開發與利用保護;放開港資企業對中藥飲片炮制加工領域的投資限制,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將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編輯:趙彥
關鍵詞:政協委員 李惠森 中醫中藥 中醫藥法 源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