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中國經濟新增長級:四大自貿區去年稅收破4000億元
■本報記者 包興安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2016年,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共實現稅收收入4090.55億元,遠遠高于全國同口徑稅收增速。從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看,當前四大自貿區發展均呈現出發展速度快、產業結構好、創新能力強等特點,有力輻射和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金融、外貿、航運和商務服務等行業在自貿區總體戰略布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憑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上海自貿區大力發展金融業,行業稅收占區內稅收比重達43.3%。而在廣東自貿區,涵蓋企業管理、法律、咨詢、知識產權等內容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發展較為活躍,行業稅收占區內稅收比重達23.6%。在強大的集聚效應下,四大自貿區服務業稅收占比近九成,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4個百分點。
在當前全國制造業稅收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自貿區科技含量較高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搶眼。其中,汽車制造,船舶、航空航天等運輸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等三大行業稅收同比增長44%、42.8%和15%,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4個百分點、48個百分點和15.5個百分點。四大自貿區制造業稅收同比增長33.2%,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3.1個百分點,引領作用明顯。
在優化產業、創新驅動、擴大開放三駕馬車的協同拉動下,2016年,四大自貿區發展速度快于所屬省市,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長期從事企業稅收研究的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石海磊說,自貿區內實行分期繳納所得稅優惠政策,可以有效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上海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也認為,“自貿區采取特殊的監管政策和稅收優惠,對國內的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有極大促進作用,未來應該在外匯政策和稅收政策方面更具開放度?!?/p>
自貿區制度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影響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制度溢出體現在很多海關特殊監管區負責人到自貿區學習考察,產業溢出則表現在自貿區注冊企業向周邊省市擴大經營。”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表示,自貿區改革與創新的影響力正在強力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并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提供重要參考。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國 經濟 自貿區 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