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劉志彪委員:“不把企業杠桿降下來,振興實體經濟就是一種空話”

2017年03月05日 21:28 | 作者:李晨陽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司晉麗“2016年我們是去金融部門的杠桿,這次報告做了‘撥亂反正’,2017年去杠桿的對象不只限于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門,更在于實體經濟部門。”劉志彪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實體企業部門作為去杠桿的重點,這個方向完全正確。

QQ截圖20170305212820

網絡圖片

5日下午,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做經濟學研究的劉志彪委員把目光放在了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辛苦一年,賺的錢都交了銀行利息。長期下去,實體經濟都會被掏空,提早進入產業空心化時代。”他認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風險正來自實體經濟的泡沫化、高杠桿,如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普遍存在的僵尸型國有企業,都是由大量的信貸資金堆積起來的。因此,實體的企業部門也應該成為去杠桿的重點。

他舉例,一份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顯示,我國目前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為150%左右,其中國企的負債占到70%。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2015年底中國企業部門債務率為170%左右,高出發達國家平均值80個百分點,高于新興經濟體國家66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高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杠桿率高。”劉志彪說。

當前,金融行業對于實體經濟部門惜貸、慎貸已成常態,人們抱怨金融部門脫實向虛,愿意放貸給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卻不肯流入實體經濟。劉志彪認為,這是怪錯了方向。從另一方面看,中國實體經濟企業過于依賴間接融資,間接融資的天性決定了其不適合承擔創新等風險事業。

“如果我們不能把企業部門過高的杠桿降下來,金融部門為了自身的安全,‘脫實向虛’還會持續,振興實體經濟就是一句空話。”劉志彪說,這需要以競爭政策和環保政策去產能,消滅僵尸企業,對暫時陷入需求周期低谷的困難企業,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實施債轉股,提高企業資本金比例。對于企業自身的債務杠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管理都應該加強。

在他眼里,大力發展股權融資,降低間接融資,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正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設一個法治化的資本市場,提高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其對振興中國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劉志彪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 劉志彪 杠桿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在线 |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 天堂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