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朱鼎健委員:小手機里的大環保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劉圓圓)“你猜猜看,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5000枚獎牌是用什么做的?”幾句寒暄之后,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駿豪集團主席朱鼎健突然向記者提問。還沒等記者做出反應,朱鼎健已舉起自己的手機說:“就是它!”
“你能想象這些獎牌是由廢舊電器,尤其是手機中提煉出來的金屬制作的嗎?”朱鼎健表示,當自己看到這則消息時也被震撼到了,并陷入了沉思——如何在國際上樹立起我們對環保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呢?
當前,手機等家用電器的電子垃圾問題日益凸顯。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超過2億臺,重量超過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子垃圾產生國。
“電子垃圾的回收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朱鼎健表示,雖然我國已出臺了多個法規以規范電子垃圾回收,例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同時,國家還制訂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設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等,但措施仍有待細化,聯動機制也需加強。
2016年3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版)》包含的電子產品擴充到了14類,手機等9類電器被首次納入。但是,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中針對新增9類產品的征收和補貼標準仍尚未出臺。綜觀手機等9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市場,以手機為例,每1億部手機里含有1000噸銅、30噸的銀和1.5噸的黃金;而且目前回收率極低,市場誘惑力極大,如果不盡快出臺基金補貼政策,會有更多“雜牌軍”進入市場。
對此,朱鼎健建議,進一步完善基金補貼政策,在2017年內出臺向生產企業征收廢棄手機等9類電子產品的處理費用標準,以及對正規回收處理企業的補貼標準,促使更多行業龍頭進入,進而實現經濟和環保的雙贏。其次,探討將汞含量較高的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對于鉛酸電池等屬于危險廢物的品類,以及馬上要迎來報廢高峰期的動力鋰電池,要在國家層面加緊立法,明確回收渠道和義務主體。第三,對研發智能回收機器人等回收新產品的企業,政府應給予財稅優惠,并向全國推廣。完善政策法規,促使生產企業布局更多回收網點,積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便利完成回收。
朱鼎健表示:“東京奧組委今年4月將在日本各地設立回收箱。我們也應該利用重大賽事、重大會議、重大活動植入回收廢舊電器的行動;利用全媒體力量,宣導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促使回收電器成為一種國民文化。”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朱鼎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