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內蒙古政協主席任亞平:發展草牧業勢在必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常歌) 守望祖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在農村牧區改革與發展中有哪些特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政協又有什么建言的打算?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兩會”期間專訪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
內蒙古政協主席任亞平 網絡圖片
“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字字句句講實話,工作成效鼓舞人心,工作安排催人奮進,體現了人民政府為人民。”任亞平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內蒙古畜牧業的產值已占大農業的‘半壁江山’,但總體結構仍不合理,主要表現為種植業‘一糧獨大’,養殖業‘一羊獨大’,亟需進行結構性改革。”
在談到中央一號文件時任亞平說:“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擴大糧改飼試點,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任亞平認為,內蒙古等草原牧區發展草牧業條件得天獨厚,而且積累了較多成功的經驗,已經形成了一批知名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品牌,發展的空間充足、潛力巨大,建議國家給予大力支持。”
近年來,內蒙古政協和政協委員高度關注農牧業發展,圍繞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農村土地流轉、促進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等議題,多次進行重點調研和協商議政。調研中任亞平注意到,我國草原面積是耕地的3倍,是陸地最大生態系統,發展草牧業,建設人工草場,不僅可以增加綠色畜產品供給,還可以減輕天然草場的壓力。發展草牧業,不僅可以優化糧經飼種植結構,還可以促進一二三次產業融合,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可以實現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多贏,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又符合內蒙古區情,應當作為落實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2016年8月,汪洋副總理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考察時就指出,要補齊草牧業短板,在內蒙古進行現代草牧業試驗示范。國家農業部已經制定草食畜牧業發展2016至2020年規劃,發展草牧業勢在必行。”任亞平建議國家利用內蒙古的13億畝草原進行草牧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提高人工草場建設生態補助標準,啟動實施牧草良種繁育專項工程,大力推動草牧業發展。任亞平說。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內蒙古政協主席任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