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全面二孩政策成效初顯符合預判
羊城晚報訊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和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就“‘十三五’開局之年衛生計生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談及取消藥品加成問題時,王賀勝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
取消“藥品加成”,破除“以藥補醫”的機制,必須堅持三個原則:第一,必須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毫不動搖地把公益性寫在衛生事業發展的旗幟上。第二,必須堅持“三醫聯動”打出“組合拳”,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第三,必須堅持合理的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醫務人員的主體作用。
在談及二孩問題時,王培安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從去年年初開始正式實施,從一年多的情況來看,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句話叫做成效初顯,一句話叫做符合預判。
2013年、2015年我們委組織了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影響群眾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是三方面:第一,婦女的職業發展,母親生完孩子以后的再就業和求職方面的問題。第二,嬰幼兒撫育面臨困難。托幼特別是三歲以下小孩的托幼資源比較缺乏,多數家庭主要靠祖輩撫育第三代。第三,經濟上的壓力。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住院分娩的嬰兒活產數是1846萬。實際生育的小孩數量大于這個數字。這個數字是2000年以來我國出生規模最大的一年,比“十二五”期間年均出生人口數增加了140萬。去年的總和生育率達到1.7%,而新世紀以來,總和生育率一直在1.5%-1.6%之間徘徊。這幾個數據說明,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的效果是相當明顯、相當樂觀的。
中國的人口問題不缺數量,不光是現在不缺,未來幾十年,未來一百年都不會缺人口數量。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中國人口的素質,同時也要特別關注中國人口的結構問題。
中央高度重視研究解決群眾養育子女的后顧之憂,明確提出要構建家庭發展支持體系,鼓勵按政策生育。一段時間以來,我委會同發展改革、教育、交通、旅游、總工會、婦聯等部門推動各地進一步完善延長產假、設立陪產假等制度,增加惠民利民服務措施。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稅收、社會保障、住房、就業等政策,優先配置婦幼保健、托幼、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鼓勵群眾按政策生育,保持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關于三歲以下托幼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委這一年多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的構想是國家層面主要是做好規劃,做好政策方面的研究,制定政策,然后制定標準,依法監管,動員各方面的力量興辦、建設托幼設施,解決大家關心的這個問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全面二孩政策 全面二孩 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