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在京津冀建設大型養老社區和特色養老小鎮
金融如何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認為找準著力點至關重要,他建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建設政府頂層設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金融重點支持的若干大型綜合養老社區和特色養老小鎮。
陳雨露解釋,金融要實現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是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二是千方百計保持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穩定,避免大起大落,嚴格控制貨幣資金大規模流向資產泡沫領域。三是千方百計拓寬和疏導金融之水流入實體經濟之田的渠道,特別是要找準金融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的著力點。
在他看來,這些著力點應當是有利于調結構、惠民生,又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和實現金融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結合點。
他建議,在人口密度低、土地價格便宜的北京、天津郊區或者“北三縣”統一規劃設計建設若干大型養老社區和特色養老小鎮。這既能提供更高質量的養老服務,也可以提前五年左右主動緩解人口老齡化高峰壓力,同時還能有效疏解城區人口過度集中的壓力。養老人口的相對穩定性,也能減少人口頻繁流動造成的潮汐現象。
陳雨露認為,在這方面,政府應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解決戶籍、醫療保障、養老金、土地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基礎性政策安排,為金融資本大規模進入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他特別提醒,大型綜合養老社區和特色養老小鎮的建設不是簡單地搞房地產,而是將養老服務業、高科技生態農業、旅游休閑產業有機結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舉措,同時也會成為京津冀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建議到2020年左右在京津冀率先建成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并在全國發揮戰略示范作用。”陳雨露說,在這一體系下,通過金融機構普遍建立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事業部,通過股票債券市場對京津冀養老服務業和項目優先支持,通過個稅遞延制度的創新試點建立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基金,通過其他一系列符合養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異化金融產品,為京津冀養老社區和養老服務業提供中長期的、低成本的、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本報記者 范俊生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京津冀 養老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