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中國經濟開年為世界添彩
3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17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會上指出,1-2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發展態勢繼續改善,整體運行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對此,專家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搶眼”表現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亮點,為世界增光添彩。接下來,中國還需以“清醒的頭腦、淡定的心態”做好自己,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繼續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發展。
春意盎然 徐 駿作(新華社發)
四大指標很給力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經濟“多點開花”,增長、就業、通脹和國際收支四大指標表現十分給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8.2%,二者增速均加快。平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7%,漲幅溫和;城鎮新增就業188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萬人;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同比、環比均明顯好轉,進出口同比增長20.6%,出口增長11%。
此外,盛來運指出,前兩個月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效果在延伸、擴展。首先,1-2月份,“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繼續顯現,比如煤炭產量下降1.7%、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4.6%。其次,“雙創”、新動力成長均有新成績,1-2月份,全國新登記企業增長11.2%,日均新增1.2萬家;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6%,比去年12月加快0.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企穩態勢更加明朗,投資加快增長,消費雖有所放緩但仍有望在高位保持穩定,出口實現增長,‘三駕馬車’總體呈現向好態勢,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宏觀政策繼續發力。從開年以來的表現來看,今年中國經濟將能保持穩定增長,實現6.5%左右的增長目標問題不大。”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唱空中國”無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今年開年中國各項經濟數據的陸續公布及經濟政策的穩步實施,2016年初以來的中國經濟“塌方式”下滑、“硬著陸”不可避免等各類“唱空論”如今也銷聲匿跡。陳鳳英指出,現在,“唱空中國”論已經失去了市場。一方面,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情況、宏觀政策逐漸有了更明確、清晰的認識,越來越多國際機構選擇看好中國經濟;另一方面,國內社會對中國經濟有了更強的信心,中國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事實上,就經濟基本面而言,今年以來,除了總體數據向好、結構繼續優化,此前一直面臨困境的實體經濟活力也在增強,相關指標出現好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平均上漲7.3%,去年同期是下降5.1%;工業用電量增長了6.9%,去年同期是負的;民間投資增長6.7%,比去年全年提高了3.5個百分點。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經濟的表現也是一大亮點。雖然現在多國經濟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蘇,但中國經濟能在中高速增長中保持穩定,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國強勁的需求、大量的投資及提供的‘一帶一路’等公共產品,全面支撐起了世界經濟的增長與復蘇。應該說,中國經濟開年以來的突出表現為很多國家經濟發展注入了信心,為世界增光添彩。”陳鳳英說。
穩中向好需淡定
在一系列積極因素的支撐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得到鞏固,且未來的前景依舊很好。據統計局介紹,市場預期繼續改善,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51.6%,連續5個月在51%以上。此外,CPI在2月份以后還將會溫和上漲,但不會出現通脹。同時,民間投資好轉、回升的趨勢有望延續下去。
“當然,我們還要保持清醒。因為從大的方面來講,目前國際環境還是復雜多變,世界經濟雖然總體上還是在復蘇,但是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從國內來講,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沒有根本性緩解,而且內部的動力,包括穩中向好的基礎還需要加強。”盛來運說。
陳鳳英指出,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仍處于起步階段,還需下定決心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深化創新驅動,強化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以“清醒的頭腦、淡定的心態”做好自己,繼續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發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中國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