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湯亮委員:中國知識分子要先天下之憂
2017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全國政協委員、奧盛集團總裁湯亮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使命和擔當,做了精辟的理論闡述。
湯亮委員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作為政協委員以及知識分子的一員,我聽了很是感奮。”中國歷史上的知識分子,作為“士”階層,從春秋時代起,就有濃郁的“家國情懷”傳統。兩千多年來,無論襄助盛世,還是力挽危局,士林“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人文精神一直傳承不絕。顧炎武振臂一呼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匹夫”兩字,本身就包括了“士林”階層,也就是知識分子。
湯亮委員感言道,今日中國正處在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廣大知識分子躬奉其盛,何其幸也!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要繼承優秀的歷史傳統,就要勇于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和擔當。湯亮委員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知識之長,為“天下之利”獻計獻策,另一方面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識大局、辨是非、勇擔當、敢講話,時刻與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站在一起。
湯亮委員強調說,在人民政協這個舞臺上,知識分子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主角”。只有通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參政議政,才能擔負起人民賦予的“協商性監督”的重任。政協不是行政機構,監督首先表現在“協商”兩字上。要“協商”出成果,政協委員就要先天下之憂,勤于學習和實踐,侃談真知灼見,讓人聽了服氣。其次,政協的“監督”要出成效,重在發揚“民主”。政協委員要廣泛接觸群眾,多傾聽群眾的呼聲,“接地氣”才能給民主監督帶來新清的空氣。
代表委員小資料:
湯亮,男,1968年3月出生,上海市人,無黨派人士,經濟學博士,奧盛集團總裁,全國政協委員。擔任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央統戰部建言獻策小組文化組成員、全國工商聯執委、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中青年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上海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上海市普陀區工商聯主席等職務;華東師范大學校董、兼職教授、博導,華東師范大學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招生委員會委員、校友總會副會長、中國特色商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導;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上海市政協書畫院畫師。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知識分子 政協委員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