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開放的中國引領世界經濟穩健前行
全國兩會剛剛閉幕,18日舉行的201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吸引了包括70多位全球500強企業“掌門人”、30多位國際機構負責人和全球知名學者在內的600多位嘉賓齊聚北京,聚焦2017年中國與世界如何深度互動。全球大調整、大變局之下,2017年世界經濟能否穿越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在全球格局中居于何種方位?全世界在聆聽北京的聲音。(3月19日南方日報)
“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201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可謂是在兩會的熱度余溫中召開,論壇釋放了中國將更注重市場化辦法,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金融監管要“長出利齒”,改革深入推進,反腐將持續加壓等多重積極信號。論壇一方面向世界傳遞了兩會精神和中國經濟發展方向,一方面也通過此高端論壇平臺,讓世界深入了解中國經濟政策導向,進而加強中國與世界的溝通、對話、交流,最終增進共識、促進合作、共同發展。
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7%的高速、穩定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三分之一,不但成為世界增長“主引擎”,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之錨”,為世界經濟消減了不確定性。2017年中國確定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的目標,這并非中國降低了經濟信心,而是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留下空間,不斷積累中國經濟“穩”的因素,從“降速”階段轉向“提質”階段,助力中國經濟“L”型增長順利進入下半程,向世界經濟傳遞出更多信心。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2016年中國經濟兩大數據亮點是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7.3%、7.8%,兩項數據增速均跑贏GDP,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服務業占GDP比重首超50%,證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了創新經濟活力,擴大了服務消費內生需求動力。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動力,不但堅定了中國深化改革的步伐,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一股復蘇與發展動力,特斯拉、淡水河谷、友邦保險等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找回了自信,許多世界500強企業也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研發力度,中國經濟創新、綠色發展方式及全面小康進程下的消費增長,將持續對全球經濟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得益于改革開放,這也證明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并不能歸咎于全球化,相反,正是全球化帶動了全球繁榮和科技進步,讓人類發展命運共同體理念越加深入。近期,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根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今后將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外資準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中國率先付諸于行動的開放胸懷,為世界各國應對逆全球化挑戰增添了信心。而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游將達到7億人次。此外,“一帶一路”、“亞投行”、中非、中歐、中拉合作等中國倡導的國際合作公共產品,都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寶貴合作契機。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10日協商一致將中國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這充分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最契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21世紀世界潮流發展大勢。中國在調整經濟結構的陣痛中依然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并助力世界經濟,為進入經濟深入調整期的世界提供了中國信心、中國擔當、中國動力、中國示范,各國都應該深刻反思自己的經濟問題癥結,并根據自身國情與優勢,積極參與并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在各盡所能、相互尊重、相互借鑒、互惠共贏中突破自身經濟發展局限,攜手共同走出經濟低谷,共同實現各自發展夢想,為世界增添更多發展道路多樣性等和諧世界要素。(南方網劉立峰)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經濟 世界經濟